“清秋多宴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秋多宴會”全詩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
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崔駙馬山亭宴集(京城東有崔惠童駙馬山池)》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崔駙馬山亭宴集(京城東有崔惠童駙馬山池)》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詩。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蕭史幽棲地,
林間蹋鳳毛。
洑流何處入,
亂石閉門高。
客醉揮金碗,
詩成得繡袍。
清秋多宴會,
終日困香醪。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崔惠童的山亭上宴會的場景。詩人把自己稱為"蕭史",意味著他在此處尋得了寧靜的棲息之地。他走在林間,踏著鳳毛般柔軟的草地。他觀察著溪水從何處流入,周圍的亂石將山亭封閉得很高。客人們醉倒在那里,揮舞著金碗,當他寫下這首詩時,他得到了一件華麗的繡袍。整個秋天都有很多宴會,他整天沉浸在美酒的香氣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山亭宴會的景象,展現了杜甫內心的喜悅和對清秋美景的贊美。詩人選擇了崔惠童的山亭作為宴會的地點,說明了他與崔惠童的友誼。"蕭史幽棲地"這一描述,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在這樣寧靜的地方遠離塵囂,尋求內心的寧靜。"林間蹋鳳毛"形象地描繪了柔軟的草地,給人一種舒適和愉悅的感覺。
詩中的"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展示了山亭的獨特景致,溪水流入山亭,周圍的亂石將山亭封閉得很高,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表達了宴會的歡樂氛圍,客人們喝得醉醺醺,揮舞著金碗,詩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創作了這首詩,得到了一件華麗的繡袍,象征著詩人的成就和榮耀。
最后兩句"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表達了整個秋天都有很多宴會,詩人整天沉迷于美酒的香氣中,彰顯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享樂的心態。
整首詩以宴會為背景,以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展示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友誼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他對閑適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鮮明的意象和抒發情感的語言,展示了杜甫詩歌中的現實主義風格和他對自然與人情的敏感觸動,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清秋多宴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uī fù mǎ shān tíng yàn jí jīng chéng dōng yǒu cuī huì tóng fù mǎ shān chí
崔駙馬山亭宴集(京城東有崔惠童駙馬山池)
xiāo shǐ yōu qī dì, lín jiān tà fèng máo.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fú liú hé chǔ rù, luàn shí bì mén gāo.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
kè zuì huī jīn wǎn, shī chéng dé xiù páo.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
qīng qiū duō yàn huì, zhōng rì kùn xiāng láo.
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
“清秋多宴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