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誥仍兼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紫誥仍兼綰”全詩
天上張公子,宮中漢客星。
賦詩拾翠殿,佐酒望云亭。
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
內分金帶赤,恩與荔枝青。
無復隨高鳳,空馀泣聚螢。
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倘憶山陽會,悲歌在一聽。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贈翰林張四學士》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翰林張四學士》是杜甫的一首詩,描述了翰林學士張四以才華秀出,受到社會重視和贊賞,但最終仍然是孤獨漂泊的生活。
詩中提到了翰林逼華蓋,表示張四的才華出眾,有望得到高官厚祿。然而,面對權力和名利,他依然保持著鯨力破滄溟的自強精神,不為外物所動。
接著詩中出現了張四被封為翰林學士以及張公子的稱號,可以看出他的學問和才華受到皇帝和宮中的賞識與重視。他在宮中的拾翠殿中賦詩,與宮中的漢客星一同飲酒觀云亭,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的描述,表示他被封賞的榮耀和獎勵,如同皇帝的紫詔和經書一般重要。他身上佩戴著金帶,象征著特別的恩寵,同時也被賞賜了荔枝青,表示皇帝對他的喜愛和重視。
然而,盡管他受到這么多的寵愛和贊賞,他還是感到孤獨和無奈。他不能隨著高鳳(指宮中的仙鶴)飛翔,只能孤獨地流淚。他的一生注定像春草一樣飄搖不定,老去之后仍然是獨自漂泊。
最后兩句表示如果回憶起曾經在山陽會上悲歌的情景,聽起來就更加凄涼。整首詩描繪了翰林學士張四的孤獨和漂泊,表達出作者對命運無常和人生苦難的思考與感嘆。
“紫誥仍兼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hàn lín zhāng sì xué shì
贈翰林張四學士
hàn lín bī huá gài, jīng lì pò cāng míng.
翰林逼華蓋,鯨力破滄溟。
tiān shàng zhāng gōng zǐ, gōng zhōng hàn kè xīng.
天上張公子,宮中漢客星。
fù shī shí cuì diàn, zuǒ jiǔ wàng yún tíng.
賦詩拾翠殿,佐酒望云亭。
zǐ gào réng jiān wǎn, huáng má shì liù jīng.
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
nèi fēn jīn dài chì, ēn yǔ lì zhī qīng.
內分金帶赤,恩與荔枝青。
wú fù suí gāo fèng, kōng yú qì jù yíng.
無復隨高鳳,空馀泣聚螢。
cǐ shēng rèn chūn cǎo, chuí lǎo dú piào píng.
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tǎng yì shān yáng huì, bēi gē zài yī tīng.
倘憶山陽會,悲歌在一聽。
“紫誥仍兼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