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舊國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京華舊國移”全詩
郎伯殊方鎮,京華舊國移。
春城回北斗,郢樹發南枝。
不見朝正使,啼痕滿面垂。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元日寄韋氏妹》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近日聽聞韋氏妹妹,她在漢鐘離迎接新年。我的哥哥和兄長駐守在遠方,京華的舊國已經改變。春天的城市圍繞著北斗星轉動,郢樹的枝條也發出了新芽。我沒有見到使者回朝,我的臉上濕滿了淚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韋氏妹妹的信。杜甫在新年的時候聽說韋氏妹妹迎接新年的場景,但此時他卻身處遠方,無法回到京華的舊國。詩中通過描寫春城的景色和韋氏妹妹的消息,表現出他對家園的思念和渴望的心情。
詩中的“漢鐘離”是指升起國旗的地方,也是新年的象征。而“北斗”是指北斗星,是指向北方的方向。詩人通過描述春城圍繞北斗星轉動,表示時間的流轉和一年又一年的新年的到來。而“郢樹”是指出自江南地區的楊柳樹,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最后,詩人沒有見到使者回朝,表達了他被困在遠方的無奈和孤獨。整首詩以抒發思鄉之情為主旨,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京華舊國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rì jì wéi shì mèi
元日寄韋氏妹
jìn wén wéi shì mèi, yíng zài hàn zhōng lí.
近聞韋氏妹,迎在漢鐘離。
láng bó shū fāng zhèn, jīng huá jiù guó yí.
郎伯殊方鎮,京華舊國移。
chūn chéng huí běi dǒu, yǐng shù fā nán zhī.
春城回北斗,郢樹發南枝。
bú jiàn cháo zhèng shǐ, tí hén mǎn miàn chuí.
不見朝正使,啼痕滿面垂。
“京華舊國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