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倀倀不自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倀倀不自知”全詩
偶然登耄及,便欲數期頤。
把釣秋風夕,騎驢晚雪時。
江湖游已遍,更作灞城期。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兀兀》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兀兀》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兀兀初何有,倀倀不自知。
偶然登耄及,便欲數期頤。
把釣秋風夕,騎驢晚雪時。
江湖游已遍,更作灞城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中的“兀兀初何有”意味著自然界的起初狀態,而“倀倀不自知”則指人類對自然的無知。作者通過偶然的機會,登上高山,領悟到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因此渴望能夠多享受一些寧靜和自由的時光。他在秋風夕陽下垂釣,或者在晚上騎驢穿越雪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雖然他已經游歷過江湖,但他仍然有著更多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能夠繼續探索更多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他通過垂釣和騎驢穿越雪地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詩中的“江湖游已遍,更作灞城期”表明作者已經游歷過很多地方,但他并不滿足于此,仍然懷有對未知的渴望。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豁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陸游獨特的感悟和對自然的熱愛,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倀倀不自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ù wù
兀兀
wù wù chū hé yǒu, chāng chāng bù zì zhī.
兀兀初何有,倀倀不自知。
ǒu rán dēng mào jí, biàn yù shù qī yí.
偶然登耄及,便欲數期頤。
bǎ diào qiū fēng xī, qí lǘ wǎn xuě shí.
把釣秋風夕,騎驢晚雪時。
jiāng hú yóu yǐ biàn, gèng zuò bà chéng qī.
江湖游已遍,更作灞城期。
“倀倀不自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