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吹蕭正賣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陌上吹蕭正賣餳”全詩
隴頭下漏初蕓草,陌上吹蕭正賣餳。
多病更知生是贅,九原那恨死無名?但余一事猶關念,萬里唐安闕寄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春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感》
老厭紛紛嬾入城,
長亭小市近清明。
隴頭下漏初蕓草,
陌上吹蕭正賣餳。
多病更知生是贅,
九原那恨死無名?
但余一事猶關念,
萬里唐安闕寄聲。
譯文:
老人們厭倦地紛紛走進城市,
長亭和小市場臨近清明節。
山隴下的草苗初長,
路旁吹來涼爽的春風,正有人叫賣香甜的餳(一種傳統的食品)。
多病的我更加明白生命是負擔,
在九原(指墓地)里,有誰會恨死而無名呢?
然而,我還牢牢關注著一件事,
在萬里之外,向唐朝的安闕(指皇宮)寄去我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作品,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慨,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世事的關注。
詩中描繪了老人們厭倦地進城的場景,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生活的變遷。長亭和小市場臨近清明節,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也是春天的象征,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感嘆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中的隴頭和陌上是具體的地名,通過隴頭下的初蕓草和陌上吹來的春風,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初蕓草的生長代表著春天的到來,春風吹拂著陌上,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死亡的反思。他認為自己的疾病讓他更加明白生命是一種負擔,而在九原(指墓地)里,沒有人會恨死而無名。這表達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死亡的思考。
然而,盡管作者對生命和死亡有所思考,但他仍然關注著一個重要的事情,他將自己的聲音寄托給了萬里之外的唐朝安闕。這句詩意蘊含著作者對社會和世事的關注,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聲音傳遞一些重要的信息或對社會的期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具體的景象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的感慨和對社會的關注。這首詩通過自然景色和個人感受,抒發了對生死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展示了陸游深沉的思想和抒情的才華。
“陌上吹蕭正賣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gǎn
春感
lǎo yàn fēn fēn lǎn rù chéng, cháng tíng xiǎo shì jìn qīng míng.
老厭紛紛嬾入城,長亭小市近清明。
lǒng tóu xià lòu chū yún cǎo, mò shàng chuī xiāo zhèng mài táng.
隴頭下漏初蕓草,陌上吹蕭正賣餳。
duō bìng gèng zhī shēng shì zhuì, jiǔ yuán nà hèn sǐ wú míng? dàn yú yī shì yóu guān niàn, wàn lǐ táng ān quē jì shēng.
多病更知生是贅,九原那恨死無名?但余一事猶關念,萬里唐安闕寄聲。
“陌上吹蕭正賣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