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中夜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光景中夜發”全詩
靈苗生絕壁,光景中夜發,斸根食之盡,倏爾換金骨。
通籍虎豹閽,日預通明謁,綠章奏封事,誤字坐責罰。
後身幸不忘,去日苦飄忽。
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
方逃申公鉗,已取卞和刖。
福微不盈眥,罪眾幾擢發。
上天豈憐之,寸步使屢蹶,拔其利欲根,還之山水窟。
洗心謝宿愆,世事等胡粵。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有客》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有客》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客人隱居在華山中修道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有客隱華山,學道忘歲月。
靈苗生絕壁,光景中夜發,
斫根食之盡,倏爾換金骨。
通籍虎豹閽,日預通明謁,
綠章奏封事,誤字坐責罰。
后身幸不忘,去日苦飄忽。
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
方逃申公鉗,已取卞和刖。
福微不盈眥,罪眾幾擢發。
上天豈憐之,寸步使屢蹶,
拔其利欲根,還之山水窟。
洗心謝宿愆,世事等胡粵。
詩詞的詩意是:詩人描繪了一個客人隱居在華山中修道的景象。客人在華山峭壁上種植靈苗,靈苗在光景中夜間生長,斬斷根系用來滿足需求,然后突然變成金骨。客人通過修道厚積薄發,獲得了通達官場的能力,但由于一次誤字,遭受責罰。然而,客人并沒有忘記過去的艱辛,他經歷了飄忽不定的日子,白發三次入朝,卻沒有省察到自己的缺陷。最終,他逃離了申公鉗的威脅,但已經失去了卞和的腳,遭受了福禍微薄的命運,罪行眾多導致頭發幾乎被拔光。上天似乎并不憐憫他,每走出一步都要屢次跌倒。最后,他割斷了自己的利欲之根,回歸到山水之間的洞穴中。他洗凈心靈,感謝自己過去的過失,認為人世間的事情都是虛妄不真實的。
賞析: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隱士的境遇和修道之路。詩中的客人選擇隱居在華山中,拋棄了塵世的喧囂和歲月的流逝,專心致志地修行。他通過勤奮修煉,獲得了通達官場的本領,但由于一次誤字而受到責罰,這反映了官場之艱險和不確定性。詩人通過客人的境遇,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最終,客人決定舍棄功利之心,回歸自然和內心的凈土,洗凈自己的過失,對世俗事物采取一種超然的態度。
這首詩詞以華山為背景,通過描寫客人的經歷和心路歷程,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它展示了對功名利祿的顛覆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呼喚著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遠離世俗的束縛。整首詩的意境清新脫俗,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通過描繪客人的經歷和感悟,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這首詩詞在宋代以及后世都被廣泛傳誦,被視為陸游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光景中夜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u kè
有客
yǒu kè yǐn huà shān, xué dào wàng suì yuè.
有客隱華山,學道忘歲月。
líng miáo shēng jué bì, guāng jǐng zhōng yè fā, zhǔ gēn shí zhī jǐn, shū ěr huàn jīn gǔ.
靈苗生絕壁,光景中夜發,斸根食之盡,倏爾換金骨。
tōng jí hǔ bào hūn, rì yù tōng míng yè, lǜ zhāng zòu fēng shì, wù zì zuò zé fá.
通籍虎豹閽,日預通明謁,綠章奏封事,誤字坐責罰。
hòu shēn xìng bù wàng, qù rì kǔ piāo hū.
後身幸不忘,去日苦飄忽。
bái shǒu sān rù cháo, wèi shěng jí qián tū.
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
fāng táo shēn gōng qián, yǐ qǔ biàn hé yuè.
方逃申公鉗,已取卞和刖。
fú wēi bù yíng zì, zuì zhòng jǐ zhuó fā.
福微不盈眥,罪眾幾擢發。
shàng tiān qǐ lián zhī, cùn bù shǐ lǚ jué, bá qí lì yù gēn, hái zhī shān shuǐ kū.
上天豈憐之,寸步使屢蹶,拔其利欲根,還之山水窟。
xǐ xīn xiè sù qiān, shì shì děng hú yuè.
洗心謝宿愆,世事等胡粵。
“光景中夜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