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亮貞文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翼亮貞文德”全詩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
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
再窺松柏路,還見五云飛。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重經昭陵》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經昭陵》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通過描寫昭陵附近的景物和歷史意義,表達了對英雄事跡和國家榮耀的贊美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草昧英雄起,謳歌歷數歸。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
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
再窺松柏路,還見五云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昭陵附近的景物,同時表達了對英雄事跡和國家榮耀的贊美之情。詩人通過描述草木茂盛,掩映了曾經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偉大英雄,他們的事跡已經在歷史中被記載和歌頌。
詩中提到的“風塵三尺劍”和“社稷一戎衣”表達了英雄們奮勇殺敵、保衛國家的英勇行為。他們以三尺長的劍和一身戎衣,冒著風塵,守護國家的疆土。
接下來的句子“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贊頌了英雄們高尚的品德和文化修養,以及他們傳承的武勇精神。他們守正道、承擔使命,同時又具備武力和威嚴。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昭陵的莊嚴和莊重,陵寢高聳入云,周圍被茂密的樹木環繞,而熊羆則是古代帝王陵墓的守護神。最后兩句“再窺松柏路,還見五云飛”則表達了詩人的敬仰之情,他再次來到這里,看到歷史的長河仍然在延續,英雄的事跡和國家的榮耀依然在人們心中飛揚。
整首詩以雄壯豪邁的語言,表達了對昭陵和偉大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榮耀歷史的追思。它凝聚了作者對英雄事跡和國家的贊美之情,展示了唐代的豪情壯志和愛國情懷。
“翼亮貞文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jīng zhāo líng
重經昭陵
cǎo mèi yīng xióng qǐ, ōu gē lì shǔ guī.
草昧英雄起,謳歌歷數歸。
fēng chén sān chǐ jiàn, shè jì yī róng yī.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yì liàng zhēn wén dé, pī chéng jí wǔ wēi.
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
shèng tú tiān guǎng dà, zōng sì rì guāng huī.
圣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
líng qǐn pán kōng qū, xióng pí shǒu cuì wēi.
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
zài kuī sōng bǎi lù, hái jiàn wǔ yún fēi.
再窺松柏路,還見五云飛。
“翼亮貞文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