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每出歸東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宮中每出歸東省”全詩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紫宸殿退朝口號》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紫宸殿退朝口號,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唐朝皇帝退朝時的場景和氛圍。
紫宸殿是唐朝皇帝的辦公和居住地,退朝口號指的是皇帝退朝時的儀式。詩中描寫了皇帝的昭容(即妃子)在戶外等候,身穿紫色長袖,雙手扶著御座,引領著朝廷的儀仗隊伍。紫袖和紫色袍帶都是皇帝的象征,凸顯了皇帝的尊貴地位。
詩詞接著描寫了香氣四溢的宮殿,春風輕輕吹過,使得花朵飄落在千官身上,將整個景象裝點得更加美麗。在宮殿的高閣里,晝漏聲稀少,只有近臣才能聽到,而皇帝的喜悅之情也只有近臣們能夠察覺。
最后兩句描述了皇帝出宮返政務院時的情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離開也是熱鬧的時刻。夔龍和鳳池分別是應龍和鳳鳥的象征,表示皇帝的帝王權貴地位。這里的“會送”是指在皇帝出宮時,百官們一同相送。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唐朝皇帝退朝的場景,展現了皇帝的尊貴地位和朝廷的莊嚴儀式。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皇權的威嚴和宮廷的繁榮景象。同時,詩人還融入了對皇帝身份和職責的思考,體現了對權力與責任的思考和關注。
“宮中每出歸東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ǐ chén diàn tuì cháo kǒu hào
紫宸殿退朝口號
hù wài zhāo róng zǐ xiù chuí, shuāng zhān yù zuò yǐn cháo yí.
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xiāng piāo hé diàn chūn fēng zhuǎn,
香飄合殿春風轉,
huā fù qiān guān shū jǐng yí.
花覆千官淑景移。
zhòu lòu xī wén gāo gé bào, tiān yán yǒu xǐ jìn chén zhī.
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gōng zhōng měi chū guī dōng shěng, huì sòng kuí lóng jí fèng chí.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宮中每出歸東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