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為負薪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旁為負薪徑”全詩
旁為負薪徑,中開釣魚庵。
谷聲應鐘鼓,波影倒松楠。
借問此何許,恐是廬山南。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假山擬宛陵先生體》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假山擬宛陵先生體》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疊石作小山,
埋甕作小潭。
旁為負薪徑,
中開釣魚庵。
谷聲應鐘鼓,
波影倒松楠。
借問此何許,
恐是廬山南。
中文譯文:
用疊石堆砌成小山,
用埋甕的方式形成小潭。
旁邊有一條背負柴薪的小徑,
中間有一座釣魚的庵堂。
山谷中回蕩著鐘鼓的聲音,
波紋倒映著松樹和楠木。
借問這個地方是何處,
恐怕就是廬山的南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的作品,他以擬宛陵先生的體裁來表達自己對景物的觀察和感受。
詩中描繪了一個人工造景的假山,通過疊石堆積成小山的形狀,埋甕制作小潭的景觀。這種手法使得山水景觀在有限的空間內得到了再現,展現了人工構造的美感。
詩中還描述了山水景觀的周邊環境。旁邊有一條背負柴薪的小徑,顯示出這個地方的寧靜與樸素。中間有一座釣魚的庵堂,讓人聯想到隱居修行的場景。整體而言,這個地方給人一種寧靜、自然的感覺。
詩中出現了谷聲應鐘鼓和波影倒映松楠的描寫,這些描繪增添了山水景觀的生動感。谷中傳來的鐘鼓聲和波紋倒映出的松楠樹木,使得整個景象更加豐富多彩。
詩的最后兩句借問此何許,恐是廬山南,表達了作者對這個景點的疑問和推測。他認為這個景點可能位于廬山的南方,展示了作者對所處環境的好奇和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人工山水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和隱逸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和詠史的情感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觀念和對歷史文化的關注。
“旁為負薪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 shān nǐ wǎn líng xiān shēng tǐ
假山擬宛陵先生體
dié shí zuō xiǎo shān, mái wèng zuò xiǎo tán.
疊石作小山,埋甕作小潭。
páng wèi fù xīn jìng, zhōng kāi diào yú ān.
旁為負薪徑,中開釣魚庵。
gǔ shēng yīng zhōng gǔ, bō yǐng dào sōng nán.
谷聲應鐘鼓,波影倒松楠。
jiè wèn cǐ hé xǔ, kǒng shì lú shān nán.
借問此何許,恐是廬山南。
“旁為負薪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