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落上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章落上臺”全詩
詔從三殿去,碑到百蠻開。
野館濃花發,春帆細雨來。
不知滄海上,天遣幾時回。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相國制文)》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相國制文)
冠冕通向南極,文章落在上臺。
詔命從三殿離去,碑文傳到百蠻之地。
野館里花朵盛開,春帆上細雨飄來。
不知道在滄海之上,天使何時歸還。
詩意:這首詩是杜甫為了送行翰林學士張述司馬參加南海勒碑的儀式而寫的。南海是當時的邊陲之地,意味著張述司馬要去遙遠的地方任職。在這首詩中,杜甫描繪了張述司馬帶著冠冕的身份向南去的場景以及他的文章被傳到遠方的情景。他用花開和雨來描繪春天的情景,表達了對張述司馬未來的祝福。最后,他表示不知道張述司馬何時能夠回來,象征著未來的歸還是未知的。
賞析:這首詩詞以唐代的邊塞和南海為背景,表達了對友人遠行的送別之情。作者抒發對張述司馬的祝福和留戀之情,并探討了時間和歸還的不確定性。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交織,使得詩詞充滿了美感和情感。整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歸還和離別的思考,使得讀者對人生的變遷和命運的無常產生了深思。
“文章落上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àn lín zhāng sī mǎ nán hǎi lēi bēi xiàng guó zhì wén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相國制文)
guān miǎn tōng nán jí, wén zhāng luò shàng tái.
冠冕通南極,文章落上臺。
zhào cóng sān diàn qù, bēi dào bǎi mán kāi.
詔從三殿去,碑到百蠻開。
yě guǎn nóng huā fā, chūn fān xì yǔ lái.
野館濃花發,春帆細雨來。
bù zhī cāng hǎi shàng, tiān qiǎn jǐ shí huí.
不知滄海上,天遣幾時回。
“文章落上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