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反其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欲反其源”全詩
雞鶩羊彘輩,尚食稗與芻;飛潛何預汝,禍乃及禽魚。
豺虎之害人,亦為饑所驅;汝顧不自省,何暇議彼歟?又于人類中,各私六尺軀,方其忿怒時,流血視若無。
我欲反其源,默觀受氣初,梃刃之所加,慘若在我膚。
朝飯一釜豆,暮飯一杯蔬,捫腹茆檐下,陶然歡有余。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戒殺》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戒殺》是一首宋代陸游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物生天地間,
同此一太虛,
林林各自植,
但坐形骸拘;
日夜相殘殺,
曾不置斯須,
皮毛備裘褐,
膏血資甘腴。
雞鶩羊彘輩,
尚食稗與芻;
飛潛何預汝,
禍乃及禽魚。
豺虎之害人,
亦為饑所驅;
汝顧不自省,
何暇議彼歟?
又于人類中,
各私六尺軀,
方其忿怒時,
流血視若無。
我欲反其源,
默觀受氣初,
梃刃之所加,
慘若在我膚。
朝飯一釜豆,
暮飯一杯蔬,
捫腹茆檐下,
陶然歡有余。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對于殺戮行為的警示和思考。詩中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生靈相互依存,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虛無的存在。然而,人類卻在日夜間相互殘殺,對無辜的生命置之不理。詩人指出,即使是雞、鶩、羊、豬這些與人類共存的動物,也只能吃些次等的粗糧和剩余的食物。詩人進一步指出,人類對于其他動物的殘害,也是因為饑餓所驅使,但人們卻不自省,反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
接下來,詩人轉向探討人類之間的殺戮。他描述了人類私欲的力量,當人們憤怒時,他們甚至不顧流血的后果。詩人表示他希望扭轉這種殺戮的源頭,通過默默觀察和忍受初次的傷害,體會到傷害他人的痛苦。最后幾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簡單的生活的向往,他說自己早晚吃一些簡單的食物,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在茅草檐下過著滿足而快樂的生活。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類殺戮行為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警示人們珍惜生命和和平。它表達了詩人對于和諧共處、自省和簡樸生活的向往。
“我欲反其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è shā
戒殺
wù shēng tiān dì jiān, tóng cǐ yī tài xū, lín lín gè zì zhí, dàn zuò xíng hái jū rì yè xiāng cán shā, céng bù zhì sī xū, pí máo bèi qiú hè, gāo xuè zī gān yú.
物生天地間,同此一太虛,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日夜相殘殺,曾不置斯須,皮毛備裘褐,膏血資甘腴。
jī wù yáng zhì bèi, shàng shí bài yǔ chú fēi qián hé yù rǔ, huò nǎi jí qín yú.
雞鶩羊彘輩,尚食稗與芻;飛潛何預汝,禍乃及禽魚。
chái hǔ zhī hài rén, yì wèi jī suǒ qū rǔ gù bù zì xǐng, hé xiá yì bǐ yú? yòu yú rén lèi zhōng, gè sī liù chǐ qū, fāng qí fèn nù shí, liú xiě shì ruò wú.
豺虎之害人,亦為饑所驅;汝顧不自省,何暇議彼歟?又于人類中,各私六尺軀,方其忿怒時,流血視若無。
wǒ yù fǎn qí yuán, mò guān shòu qì chū, tǐng rèn zhī suǒ jiā, cǎn ruò zài wǒ fū.
我欲反其源,默觀受氣初,梃刃之所加,慘若在我膚。
cháo fàn yī fǔ dòu, mù fàn yī bēi shū, mén fù máo yán xià, táo rán huān yǒu yú.
朝飯一釜豆,暮飯一杯蔬,捫腹茆檐下,陶然歡有余。
“我欲反其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