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垂楊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寺垂楊里”全詩
綠尊雖盡日,白發好禁春。
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野寺垂楊里,春畦亂水間。
美花多映竹,好鳥不歸山。
城郭終何事,風塵豈駐顏。
誰能共公子,薄暮欲俱還。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注釋
《杜臆》:韋曲,在京城三十里,貴家園亭、侯王別墅,多在于此,乃行樂之勝地。然此游必在天寶之季,祿山未亂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編者誤置在乾元初耳。【錢箋】《雍錄》:呂圖,韋曲在明德門外,韋后家在此,蓋皇子陂之西也。杜曲,在啟夏門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謂“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者。《通志》:韋曲在樊川,唐韋安石之別業。
其一
(首章,對韋曲春景而動歸隱之懷。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勝。下四,尋幽之意托言以寄慨。時蓋獻賦不遇,有感而發歟?【趙汸注】起用俗語,豪縱跌宕。《杜臆》:此詩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勝。曰無賴,正見其有趣;曰惱殺人,正見其愛殺人;曰好禁春,正是無奈春何;曰鉤衣刺眼,本可憎而轉覺可喜。說得抑揚頓挫,極生動之致。)
①《漢·高帝紀》:“始大人常以臣亡賴。”注:“江淮之間,謂小兒多詐狡獪為亡賴。”
②沈約詩:“憂來命綠樽。”揚雄《河東賦》:“盡日盛酒。”
③趙注謂白發禁春,老不流蕩也。然禁春須用樽酒,意中實不能禁矣。朱注云:禁,是禁當之禁。
④《仇池記》:石角外向。
⑤占,據也。齊顧則心詩:“蕭蕭叢竹映”。
⑥《南史》: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陸時雍日:起處數語,意經幾折,花本可愛,而反若惱人者,以少年之意氣猶存,而老去之籌懷莫展,不覺對酒傷情耳。按此詩所云,若以二語括之,即“劍南春色渾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再以一語該之,即是“勝絕警身老”。大旨只在“白發禁春”四字。
其二
(次章,記韋曲諸勝,有超然世外之意。上四寫景,羨村居幽事。下四敘情,慨城市塵緣。公久住長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終何事,風塵豈駐顏。”趙氏以為拾遺時所作,誤矣。公子,指駙馬輩。俱還,反照陪游。)
①《三輔黃圖》:長楊宮中有垂楊數畝。
②鮑照詩:“春畦及耘藝。”又詩:“懸裝亂水區。”
③謝朓詩:“好鳥葉間鳴。”曹植詩,“朝云不歸山。”《杜臆》:“好鳥不歸山”,言鳥猶知戀,引起下截意。
④陸機詩:“京洛多風塵。”《神仙傳》:淮南王初見八公曰:“先生年老,似無駐顏之術。”
⑤《淮南子》:“薄暮而求之。”注:“薄,迫也。”王嗣奭曰:大抵高人貴介,所好不無濃淡暄寂之殊,如陶學士以取雪烹茶為清事,而黨太尉以銷金帳下淺斟低唱為樂事,然不知其為伐性之斧斤也。“風塵豈駐顏”,所以箴之者至矣。
“野寺垂楊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péi zhèng fù mǎ wéi qǔ èr shǒu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
wéi qǔ huā wú lài, jiā jiā nǎo shā rén.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
lǜ zūn suī jǐn rì, bái fà hǎo jìn chūn.
綠尊雖盡日,白發好禁春。
shí jiǎo gōu yī pò, téng zhī cì yǎn xīn.
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
hé shí zhàn cóng zhú, tóu dài xiǎo wū jīn.
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yě sì chuí yáng lǐ, chūn qí luàn shuǐ jiān.
野寺垂楊里,春畦亂水間。
měi huā duō yìng zhú, hǎo niǎo bù guī shān.
美花多映竹,好鳥不歸山。
chéng guō zhōng hé shì, fēng chén qǐ zhù yán.
城郭終何事,風塵豈駐顏。
shuí néng gòng gōng zǐ, bó mù yù jù hái.
誰能共公子,薄暮欲俱還。
“野寺垂楊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