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為悲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亦為悲憤”全詩
我亦為悲憤,共論到明發。
向來酣斗時,人情愿少歇。
及今數十秋,復謂須歲月。
諸將爾何心,安坐望旄節!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客從城中來》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客從城中來》,朝代:宋代,作者:陸游。
客從城中來,
相視慘不悅;
引杯撫長劍,
慨嘆胡未滅。
我亦為悲憤,
共論到明發。
向來酣斗時,
人情愿少歇。
及今數十秋,
復謂須歲月。
諸將爾何心,
安坐望旄節!
中文譯文:
客人從城中歸來,
相互凝視,面色慘淡;
撫摩酒杯,撥弄長劍,
感慨地嘆息著胡人尚未被消滅。
我也感到悲憤,
共同討論著到何時才能發出明亮之光。
往昔暢飲酒時,
人們情愿少些休息。
如今已過去幾十個秋天,
再次提及歲月流逝。
諸位將領啊,你們心中何所期待,
坐在那里等待著旌旗的指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陸游的作品,表達了他對當時國家局勢的憂慮和不滿。
詩中的"客從城中來"意指一個客人從城市中歸來,"相視慘不悅"揭示了他與他人的相對無言和凝重的表情,暗示了當時社會的不安和憂慮。
"引杯撫長劍"是詩人的形象描寫,通過撫摩酒杯和長劍,表達了他內心的激情和不滿。"慨嘆胡未滅"指的是對北方游牧民族胡人的侵擾和威脅,使得國家依然未能徹底平定。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悲憤情緒,并呼吁與他一同探討未來的明亮前景。"人情愿少歇"表示在往昔的戰斗中,人們愿意少休息,意味著對國家安危的關切和奮發向前的精神。
然而,時間流轉,幾十個秋天過去了,詩人再次提及歲月的流逝。"復謂須歲月"表達了對時間的期待和對未來的希望。
最后兩句"諸將爾何心,安坐望旄節"是對當時的將領們的質問。他們是否滿足于安逸的生活,而不去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旄節"指的是旗幟,象征統治者的權威和指引。
整首詩通過對客人歸來、國家未定局勢和將領們的冷漠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動蕩的憂慮和對國家未來的期待,同時質問了將領們的態度和責任。這首詩通過悲憤之情和對明亮未來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關切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我亦為悲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è cóng chéng zhōng lái
客從城中來
kè cóng chéng zhōng lái, xiāng shì cǎn bù yuè yǐn bēi fǔ cháng jiàn, kǎi tàn hú wèi miè.
客從城中來,相視慘不悅;引杯撫長劍,慨嘆胡未滅。
wǒ yì wèi bēi fèn, gòng lùn dào míng fā.
我亦為悲憤,共論到明發。
xiàng lái hān dòu shí, rén qíng yuàn shǎo xiē.
向來酣斗時,人情愿少歇。
jí jīn shù shí qiū, fù wèi xū suì yuè.
及今數十秋,復謂須歲月。
zhū jiàng ěr hé xīn, ān zuò wàng máo jié!
諸將爾何心,安坐望旄節!
“我亦為悲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