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戶朝昏手開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戶朝昏手開閉”全詩
荒山斸藥須長鑱,小灶煎茶便短袂。
空中咄咄安用書,身外悠悠固難計。
山僧野叟到即留,麥飯葵羹貴能繼。
久貧奴婢多散去,豈有跣足井椎髻。
負薪長歌過此生,直疑身在鴻荒世。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庵中紀事用前輩韻》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庵中紀事用前輩韻》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掃灑一庵躬瑣細,
蓬戶朝昏手開閉。
荒山斸藥須長鑱,
小灶煎茶便短袂。
空中咄咄安用書,
身外悠悠固難計。
山僧野叟到即留,
麥飯葵羹貴能繼。
久貧奴婢多散去,
豈有跣足井椎髻。
負薪長歌過此生,
直疑身在鴻荒世。
中文譯文:
清掃灑掃一座寂靜的庵堂,自己瑣碎細微的事務。
蓬草覆蓋的門戶,早晚用手開啟和關閉。
在荒山中采集草藥必須用長柄鐵鍬,
小灶上煎茶只需短袖衣袍。
書籍擺放在空中,高高懸浮著,
身外的事物變幻無常,難以計算。
山中的僧侶和野外的老人來訪即使留下,
簡單的麥飯和葵花湯珍貴而能夠繼續。
長期貧困,奴仆和婢女紛紛離去,
豈有赤腳和頭上木簪的人。
背負柴禾,長歌度過這一生,
直覺自己置身于遙遠的封建時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僧侶在一個寂靜的庵堂中的生活。詩人用簡潔而質樸的語言,展示了庵堂的日常瑣事和清貧的生活。詩中的景象包括清掃庵堂、開關門戶、采集草藥、煎茶、閱讀書籍等,生動地刻畫了庵堂中的安靜和樸素。
詩人通過對庵堂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清貧生活的堅守和珍視。他將山中的僧侶和野外的老人視為貴重的客人,簡單的麥飯和葵花湯成為了難得的美食。詩人感嘆貧困造成奴婢紛紛散去,生活的艱辛和辛勞可見一斑,但他仍然堅持背負柴禾長歌,表達了對這種清貧生活的樂觀態度和思考。
整首詩以平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清貧生活的堅守和思考,展示了一種簡樸而樸素的生活態度。通過對庵堂中瑣碎生活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清貧生活的珍視,以及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思考。這首詩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充滿了詩人對生活的深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生活的真摯關懷。
“蓬戶朝昏手開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zhōng jì shì yòng qián bèi yùn
庵中紀事用前輩韻
sǎo sǎ yī ān gōng suǒ xì, péng hù cháo hūn shǒu kāi bì.
掃灑一庵躬瑣細,蓬戶朝昏手開閉。
huāng shān zhǔ yào xū zhǎng chán, xiǎo zào jiān chá biàn duǎn mèi.
荒山斸藥須長鑱,小灶煎茶便短袂。
kōng zhōng duō duō ān yòng shū, shēn wài yōu yōu gù nán jì.
空中咄咄安用書,身外悠悠固難計。
shān sēng yě sǒu dào jí liú, mài fàn kuí gēng guì néng jì.
山僧野叟到即留,麥飯葵羹貴能繼。
jiǔ pín nú bì duō sàn qù, qǐ yǒu xiǎn zú jǐng chuí jì.
久貧奴婢多散去,豈有跣足井椎髻。
fù xīn cháng gē guò cǐ shēng, zhí yí shēn zài hóng huāng shì.
負薪長歌過此生,直疑身在鴻荒世。
“蓬戶朝昏手開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