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次黃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暮次黃岡”全詩
勿言觸熱行,一雨三日涼。
北窗荻蕭蕭,南窗江茫茫。
玄云一池墨,碧線半篆香。
尚無車馬塵,況復爭奪場。
徐行勿掛帆,此樂殊未央。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泊三江口》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泊三江口》是宋代陸游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陸游遲遲離開武昌,黃昏時分到達黃岡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旅途中的涼爽感受以及對自然景色的描繪。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遲明離武昌,薄暮次黃岡。
勿言觸熱行,一雨三日涼。
北窗荻蕭蕭,南窗江茫茫。
玄云一池墨,碧線半篆香。
尚無車馬塵,況復爭奪場。
徐行勿掛帆,此樂殊未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陸游旅行的經歷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作者的感受,傳達了一種寧靜和涼爽的氛圍。
首先,詩中提到作者離開武昌的時間較晚,到達黃岡時已是黃昏時分。這種遲遲離開的情景給人一種悠閑和從容的感覺。
接著,詩中描述了一場雨過后的涼爽。作者說一場雨下了三天,給人一種清涼的感受。這里的涼爽不僅僅是溫度上的感受,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心境的寧靜和舒適。
詩中還描繪了北窗和南窗兩種景色。北窗外是荻花蕭瑟的景象,而南窗外是江水茫茫的景色。這種對比給人一種廣闊和開闊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旅途的變化和豐富性。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玄云和碧線的描繪。玄云象征著深沉和神秘,而碧線則代表著清新和美麗。這種對比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也增添了詩詞的意境。
最后,詩中提到旅途中沒有車馬塵土的煩擾,也沒有爭奪的場面。這種寧靜和安逸的氛圍讓作者感到愉悅和滿足。最后一句“徐行勿掛帆,此樂殊未央”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期待。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旅途感受的表達,傳達了一種寧靜、涼爽和愉悅的情感。同時,詩中的對比和意象也增添了詩詞的藝術美感。
“薄暮次黃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ō sān jiāng kǒu
泊三江口
chí míng lí wǔ chāng, bó mù cì huáng gāng.
遲明離武昌,薄暮次黃岡。
wù yán chù rè xíng, yī yǔ sān rì liáng.
勿言觸熱行,一雨三日涼。
běi chuāng dí xiāo xiāo, nán chuāng jiāng máng máng.
北窗荻蕭蕭,南窗江茫茫。
xuán yún yī chí mò, bì xiàn bàn zhuàn xiāng.
玄云一池墨,碧線半篆香。
shàng wú chē mǎ chén, kuàng fù zhēng duó chǎng.
尚無車馬塵,況復爭奪場。
xú xíng wù guà fān, cǐ lè shū wèi yāng.
徐行勿掛帆,此樂殊未央。
“薄暮次黃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