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秋云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水秋云薄”全詩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農。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
分類: 秋霽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雨晴(一作秋霽)》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晴(一作秋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描繪了雨后天晴的美景,表達了農民們對于雨后晴天的喜悅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水秋云薄,從西萬里風。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農。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
詩詞的賞析:
這首詩詞以天水秋天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雨后晴天的美景。詩人通過描繪秋天的云彩稀薄,風從西方吹來的景象,表達了雨后天晴的喜悅之情。詩中提到“久雨不妨農”,表達了農民們對于雨后晴天的期盼,意味著農作物可以得到滋潤和生長。接著,詩人描繪了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最后,詩人以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作為結尾,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緒。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雨后晴天的美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人們的喜悅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于自然的熱愛和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描繪,展示了杜甫的才華和對于自然的敏感。
“天水秋云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qíng yī zuò qiū jì
雨晴(一作秋霽)
tiān shuǐ qiū yún báo, cóng xī wàn lǐ fēng.
天水秋云薄,從西萬里風。
jīn zhāo hǎo qíng jǐng, jiǔ yǔ bù fáng nóng.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農。
sāi liǔ xíng shū cuì, shān lí jié xiǎo hóng.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hú jiā lóu shàng fā, yī yàn rù gāo kōng.
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
“天水秋云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