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此路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此路邊”全詩
誰知此路邊,高閣下風馭。
頗傳秋月夕,語笑聯杖屨。
始知僊與人,混跡無異處。
我來想鸞鶴,稽首祈一顧。
飛僊不可見,惟與白云遇;白云如有情,傍我欄角住。
借問何山來?云驚卻飛去。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秋日登僊游閣》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登僊游閣》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作者登上僊游閣,遠眺秋日景色的場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馬蹄連早暮,車塵細如霧。
馬蹄聲連綿不斷,車輛揚起的塵土細小如霧。這句描繪了繁忙的人群和車輛在日出和日落之間來往不息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了城市的繁華和喧囂。
誰知此路邊,高閣下風馭。
誰能知道這條路旁,高樓下的風景和馬車奔馳的情景。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所見景物的獨特感受,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于他內心世界的無法理解。
頗傳秋月夕,語笑聯杖屨。
傳說秋天的月亮在夜晚特別美麗,人們在這樣的夜晚會聚在一起,言談笑語,手執拐杖,踏著履鞋。這句描繪了人們在秋天夜晚的歡樂場景,展現了秋日的寧靜和人們的快樂。
始知僊與人,混跡無異處。
直到此刻才知道僊與人混居在一起,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僊的認識和感悟,認為僊與人并無明顯的區別,彼此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來想鸞鶴,稽首祈一顧。
我來此地想起了神話中的鸞鶴,虔誠地向它們行禮,希望能得到一瞥。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神話中神奇生物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飛僊不可見,惟與白云遇;白云如有情,傍我欄角住。
飛行的僊無法被看見,只能與白云相遇;白云似乎有情感,停留在我身邊。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僊的虛幻和難以捉摸的感受,同時也表現了自然界中的親近和陪伴。
借問何山來?云驚卻飛去。
借問你從哪座山來?云彩受到驚嚇,卻飛走了。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云彩的好奇和追問,但云彩卻不愿停留,象征著人們對于自然界奧秘的無法捕捉。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日登高的景色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時,通過對于僊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神秘和超越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誰知此路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dēng xiān yóu gé
秋日登僊游閣
mǎ tí lián zǎo mù, chē chén xì rú wù.
馬蹄連早暮,車塵細如霧。
shéi zhī cǐ lù biān, gāo gé xià fēng yù.
誰知此路邊,高閣下風馭。
pō chuán qiū yuè xī, yǔ xiào lián zhàng jù.
頗傳秋月夕,語笑聯杖屨。
shǐ zhī xiān yú rén, hùn jī wú yì chù.
始知僊與人,混跡無異處。
wǒ lái xiǎng luán hè, qǐ shǒu qí yī gù.
我來想鸞鶴,稽首祈一顧。
fēi xiān bù kě jiàn, wéi yǔ bái yún yù bái yún rú yǒu qíng, bàng wǒ lán jiǎo zhù.
飛僊不可見,惟與白云遇;白云如有情,傍我欄角住。
jiè wèn hé shān lái? yún jīng què fēi qù.
借問何山來?云驚卻飛去。
“誰知此路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