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十倍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意氣十倍增”全詩
即今境界別,千錢買短篷,鏡湖三百里,往來寒日中。
小甑炊雕胡,玉食無此美。
臥聞水鳥聲,世念去如洗。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南山忽已昏,更就漁村宿。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桑落可釀酒,草枯可呼鷹;
平生當此時,意氣十倍增。
即今境界別,千錢買短篷,
鏡湖三百里,往來寒日中。
小甑炊雕胡,玉食無此美。
臥聞水鳥聲,世念去如洗。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南山忽已昏,更就漁村宿。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十月三日泛舟湖中的情景和感受。作者觀察到桑樹已經落葉,可以用來釀酒;草木枯黃,可以呼喚獵鷹。此時此刻,作者的意氣倍增,感嘆自己平生的境界在這個時刻達到了巔峰。盡管現在的環境有所不同,但作者愿意花費千錢購買一艘簡陋的小船,在湖上往來,享受這寒冷的日子。作者用小甑炊煮著美味的胡餅,卻覺得沒有玉食的美味。躺在船上,聽著水鳥的叫聲,感覺世俗的煩惱都洗凈了。作者意識到這種遺憾來得太晚,享受這種美好可能不夠。南山漸漸昏暗,作者決定在漁村過夜。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色和表達作者情感為主線,通過對桑樹、草木、湖水、小船、胡餅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在湖中泛舟時的愉悅和心境的變化。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桑落與草枯、意氣倍增與境界別、小甑炊與玉食等進行對比,突出了作者對于現實與理想、物質與精神的思考。詩的結尾,作者選擇在漁村過夜,給人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回歸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愿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在泛舟湖中時的愉悅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比手法和意象的運用,使詩詞更加豐富和生動。這首詩詞既有寫景的特點,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意氣十倍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uè sān rì fàn zhōu hú zhōng zuò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sāng luò kě niàng jiǔ, cǎo kū kě hū yīng píng shēng dāng cǐ shí, yì qì shí bèi zēng.
桑落可釀酒,草枯可呼鷹;平生當此時,意氣十倍增。
jí jīn jìng jiè bié, qiān qián mǎi duǎn péng, jìng hú sān bǎi lǐ, wǎng lái hán rì zhōng.
即今境界別,千錢買短篷,鏡湖三百里,往來寒日中。
xiǎo zèng chuī diāo hú, yù shí wú cǐ měi.
小甑炊雕胡,玉食無此美。
wò wén shuǐ niǎo shēng, shì niàn qù rú xǐ.
臥聞水鳥聲,世念去如洗。
zhī cǐ hèn tài wǎn xiǎng cǐ kǒng bù zú.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nán shān hū yǐ hūn, gèng jiù yú cūn sù.
南山忽已昏,更就漁村宿。
“意氣十倍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