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愁豈有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窮愁豈有寬”全詩
江云何夜盡,蜀雨幾時干。
行李須相問,窮愁豈有寬。
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重簡王明府》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簡王明府》是杜甫的一首詩,概括描述了作者在一個寒冷冬天旅行時的心情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
甲子西南異,冬來只薄寒。
在甲子年頭,向西南方前行,只覺得冬天來臨,但還不算太寒冷。
江云何夜盡,蜀雨幾時干。
江邊的云彩為什么不在夜晚消散?蜀地的雨水何時才能停歇?
行李須相問,窮愁豈有寬。
和同行的人相互詢問行李狀況,我們這種貧困的愁苦如何能得到舒緩?
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
請你聽聽鴻雁的呼喚聲,它們的響聲可能預示著豐收的困難。
詩意和賞析:
《重簡王明府》描寫了作者在冬天旅行中的感受和思考。整首詩沒有具體的場景或人物描寫,而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刻畫來表達作者旅行的心境。
詩的開頭寫到作者的旅行時間,并形容冬天的溫度只是稍微有些寒冷而已,并不算嚴寒。接下來,作者對江邊的云彩和蜀地的雨水表達了困擾之情,展示了環境不盡如人意的一面。
接著,作者談到和同行人相互詢問行李狀況,從中透露出自己貧困的狀態和困厄的愁苦。最后,他提到鴻雁的呼喚聲,擔心這聲音可能意味著食物的稀缺和生活的困難。
整首詩沒有明確的抒發情感或表達強烈的思想,而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憂慮。同時,作者通過與同行人的對話,展示了自己身份貧困的現狀,以及對未來困難的擔憂。整首詩以暗示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現實的疑問和無奈之情。
“窮愁豈有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jiǎn wáng míng fǔ
重簡王明府
jiǎ zǐ xī nán yì, dōng lái zhǐ báo hán.
甲子西南異,冬來只薄寒。
jiāng yún hé yè jǐn, shǔ yǔ jǐ shí gàn.
江云何夜盡,蜀雨幾時干。
xíng lǐ xū xiāng wèn, qióng chóu qǐ yǒu kuān.
行李須相問,窮愁豈有寬。
jūn tīng hóng yàn xiǎng, kǒng zhì dào liáng nán.
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
“窮愁豈有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