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鏡方嗟老可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鏡方嗟老可憎”全詩
強顏始覺貧為害,對鏡方嗟老可憎。
出戶風霜欺短褐,讀書父子共昏燈。
圣師夢奠二千載,一卷遺言終可憑。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乞奉祠未報食且不繼》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乞奉祠未報食且不繼》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富貴的追求和對貧窮的厭棄之情,同時也反思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富貴常求系日繩,
厄窮卻羨棄家僧。
強顏始覺貧為害,
對鏡方嗟老可憎。
出戶風霜欺短褐,
讀書父子共昏燈。
圣師夢奠二千載,
一卷遺言終可憑。
詩詞的詩意是,富貴常常被人們看作是人生的追求目標,但作者認為這種追求是像系在繩子上一樣容易斷裂的。相反,當遭遇厄運和貧窮時,作者卻羨慕起了舍棄一切回歸僧侶生活的人。作者認識到,強裝笑臉只會讓貧窮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對著鏡子,他感嘆自己老去的樣子令人討厭。他穿著短而破舊的衣服出門,風霜欺騙了他的外表。在讀書時,他和兒子一起共享昏暗的燈光。作者提到了圣人的夢境,這是對過去的回顧,他們的智慧和教誨已經流傳了兩千年。最后,作者認為這些圣人的遺言將永遠存在,可以作為人們的指南。
這首詩詞通過對富貴和貧窮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作者認為富貴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而是應該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同時,他也提醒人們珍惜時間,不要被外在的物質追求所迷惑,而是要注重內心的修養和精神的追求。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洞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對鏡方嗟老可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fèng cí wèi bào shí qiě bù jì
乞奉祠未報食且不繼
fù guì cháng qiú xì rì shéng, è qióng què xiàn qì jiā sēng.
富貴常求系日繩,厄窮卻羨棄家僧。
qiǎng yán shǐ jué pín wéi hài, duì jìng fāng jiē lǎo kě zēng.
強顏始覺貧為害,對鏡方嗟老可憎。
chū hù fēng shuāng qī duǎn hè, dú shū fù zǐ gòng hūn dēng.
出戶風霜欺短褐,讀書父子共昏燈。
shèng shī mèng diàn èr qiān zǎi, yī juàn yí yán zhōng kě píng.
圣師夢奠二千載,一卷遺言終可憑。
“對鏡方嗟老可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