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救急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時救急難”全詩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譯文:
因為崔五侍御寄給高彭州(適)
百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秋天到來轉為饑寒。
我想問問彭州牧,何時能夠救濟我們的困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給彭州牧高適的一首求援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百年已過半的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描繪了秋天的饑寒景象。在這個困難的時刻,詩人向彭州牧高適求助,希望他能夠及時救濟困苦的人民。
詩中的“百年已過半”一句,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匆匆,詩人感慨時光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接著,詩人描繪了秋天的饑寒景象,用以凸顯人民的困苦和急需救濟的情況。
最后,詩人向彭州牧高適發出了求援的呼吁,希望他能夠及時救濟困苦的人民,緩解他們的苦難。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困境的關注和對彭州牧的期望,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貧困和困苦。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困苦人民的關懷和對官員的期望,展現了杜甫關注民生的情懷。詩詞中的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困境的關注和對彭州牧的期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何時救急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cuī wǔ shì yù jì gāo péng zhōu shì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bǎi nián yǐ guò bàn, qiū zhì zhuǎn jī hán.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
wèi wèn péng zhōu mù, hé shí jiù jí nàn.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何時救急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