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羞學仗下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早年羞學仗下馬”全詩
朝不及夕未妨樂,死何如生行自知。
早年羞學仗下馬,末路幸似泥中龜。
煙波一葉會當逝,吹笛高人有素期。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長饑》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饑》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病臥貧窮的時候,我本來就饑餓。早晨無法等到晚上,但也不妨礙我尋找快樂;死亡與生活,我自己心里最清楚。年輕時我羞于學習,只能依靠下馬;如今到了末路,幸運地像泥中的烏龜一樣。像一片漂浮的葉子,我會在逝去中相遇;吹笛的高人,我們有著共同的期待。
詩意:
《長饑》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貧窮和病痛中的困境和堅持追求快樂的態度。作者在病臥貧窮之中,仍然能夠尋找到生活的樂趣,不畏死亡,對自己的處境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回顧了自己年輕時的羞怯和依賴,以及如今的幸運和堅韌。最后,他表達了對于與他有共同理想的人的期待和相遇的渴望。
賞析:
《長饑》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堅韌和樂觀態度。詩中的"長饑"象征了作者長期的貧窮和病痛,但他并不因此而放棄追求快樂和自我實現。他通過對自己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展現了自己的成長和堅韌不拔的品質。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于志同道合的人的期待,以及對于美好相遇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獨特見解和積極態度,給人以鼓舞和啟示。
“早年羞學仗下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ǎng jī
長饑
bìng wò qióng jú fù shèng shí, běn lái wú dào hé zhǎng jī.
病臥窮閰負圣時,本來吾道合長饑。
zhāo bù jí xī wèi fáng lè, sǐ hé rú shēng xíng zì zhī.
朝不及夕未妨樂,死何如生行自知。
zǎo nián xiū xué zhàng xià mǎ, mò lù xìng shì ní zhōng guī.
早年羞學仗下馬,末路幸似泥中龜。
yān bō yī yè huì dāng shì, chuī dí gāo rén yǒu sù qī.
煙波一葉會當逝,吹笛高人有素期。
“早年羞學仗下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