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千載亦荒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孔林千載亦荒丘”全詩
六經殘缺幸可考,百氏縱橫誰復憂。
釋書恐非易論語,王跡其在詩春秋!君臣父子未嘗泯,吾道尚傳君但求。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蕩蕩》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蕩蕩》是宋代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蕩蕩唐虞去日遒,
蕩蕩:廣闊無邊的樣子;唐虞:指古代的盛世;去日遒:指古代的輝煌已經逝去。
譯文:廣闊無邊的盛世已經逝去。
孔林千載亦荒丘。
孔林:指孔子的墓地;千載:千年;荒丘:荒蕪的小山。
譯文:孔子的墓地千年來也變成了荒蕪的小山。
六經殘缺幸可考,
六經:指儒家經典;殘缺:不完整;幸可考:幸好還能找到一些線索。
譯文:儒家經典雖然不完整,但還能找到一些線索。
百氏縱橫誰復憂。
百氏:指各種學派;縱橫:指各種學說的紛爭;誰復憂:誰還會擔憂。
譯文:各種學派的紛爭,誰還會擔憂。
釋書恐非易論語,
釋書:指佛教經典;恐非:恐怕不是;易論語:易經和論語。
譯文:佛教經典恐怕不是易經和論語。
王跡其在詩春秋!
王跡:指古代君王的事跡;詩春秋:指古代的詩歌。
譯文:古代君王的事跡留存在古代的詩歌中!
君臣父子未嘗泯,
君臣父子:指統治者和臣民;未嘗泯:從未消失。
譯文:統治者和臣民的關系從未消失。
吾道尚傳君但求。
吾道:指自己的學說;尚傳:仍然傳承;但求:只希望。
譯文:我自己的學說仍然傳承,只希望能夠傳給君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廣闊無邊的盛世已逝、孔子的墓地變成了荒蕪的小山為開篇,表達了對古代輝煌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接著,詩人提到儒家經典雖然不完整,但仍能找到一些線索,暗示著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知識的追求。隨后,詩人提到各種學派的紛爭,卻表示不再擔憂這些爭議,可能是表達了對學術爭論的超脫和對人生的淡然態度。詩人還提到佛教經典可能不是易經和論語,暗示了對佛教與儒家思想的對立。最后,詩人稱古代君王的事跡留存在古代的詩歌中,表達了對古代君王的贊美和對詩歌的重要性的認識。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和臣民關系的思考,希望自己的學說能夠傳給君王,以期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這首詩詞通過對古代盛世、學術爭論、宗教對立和統治者與臣民關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同時,詩人對詩歌的贊美和對知識的追求也貫穿全詩,展現了詩人對文化傳承和人類進步的關注。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不同主題的交織,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孔林千載亦荒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ng dàng
蕩蕩
dàng dàng táng yú qù rì qiú, kǒng lín qiān zǎi yì huāng qiū.
蕩蕩唐虞去日遒,孔林千載亦荒丘。
liù jīng cán quē xìng kě kǎo, bǎi shì zòng héng shuí fù yōu.
六經殘缺幸可考,百氏縱橫誰復憂。
shì shū kǒng fēi yì lún yǔ, wáng jī qí zài shī chūn qiū! jūn chén fù zǐ wèi cháng mǐn, wú dào shàng chuán jūn dàn qiú.
釋書恐非易論語,王跡其在詩春秋!君臣父子未嘗泯,吾道尚傳君但求。
“孔林千載亦荒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