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膊庭樹雞初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膊膊庭樹雞初鳴”全詩
百年朝露豈長久,萬事浮云常變更。
出處有心終有愧,圣賢無命亦無成。
西疇雖薄可自力,雙犢且當乘雨耕。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反感憤》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反感憤》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憤懣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膊膊庭樹雞初鳴,嗈嗈天衢雁南征。
百年朝露豈長久,萬事浮云常變更。
出處有心終有愧,圣賢無命亦無成。
西疇雖薄可自力,雙犢且當乘雨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庭院中樹上的雞鳴、天街上雁南飛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失望。
詩中的“百年朝露豈長久,萬事浮云常變更”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世事變幻的感慨。人的一生如同朝露般短暫,世間的萬事也像浮云一樣常常變化,這種無常的現實令作者感到反感和憤懣。
接下來的兩句“出處有心終有愧,圣賢無命亦無成”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人生無常的不滿。作者認為,即使一個人有才華和心機,也可能因為出身低微而受到貶低和愧辱。即使是圣賢之人,也無法逃脫命運的束縛,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最后兩句“西疇雖薄可自力,雙犢且當乘雨耕”表達了作者對自強不息的態度。盡管作者所處的西疇地區貧瘠,但他仍然希望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像耕田的農民一樣,即使遇到困難也要堅持不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憤懣,同時也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對自強不息的追求。
“膊膊庭樹雞初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 gǎn fèn
反感憤
bó bó tíng shù jī chū míng, yōng yōng tiān qú yàn nán zhēng.
膊膊庭樹雞初鳴,嗈嗈天衢雁南征。
bǎi nián zhāo lù qǐ cháng jiǔ, wàn shì fú yún cháng biàn gēng.
百年朝露豈長久,萬事浮云常變更。
chū chù yǒu xīn zhōng yǒu kuì, shèng xián wú mìng yì wú chéng.
出處有心終有愧,圣賢無命亦無成。
xī chóu suī báo kě zì lì, shuāng dú qiě dāng chéng yǔ gēng.
西疇雖薄可自力,雙犢且當乘雨耕。
“膊膊庭樹雞初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