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隙頻經日月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駒隙頻經日月馳”全詩
早歲已興風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
燎黃恩重空垂泣,戴白身存敢自期。
足蹇僅能成拜起,籃輿歸路不勝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焚黃》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焚黃》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童年時光的懷念,以及對自己早年志向未遂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憂慮。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啼呼梨棗憶兒時,
哭叫著,呼喊著,回憶起童年時光,
駒隙頻經日月馳。
小馬在狹窄的空間中頻繁地穿行,
早歲已興風木嘆,
年少時就對風和樹木產生感慨,
余生永廢蓼莪詩。
余下的一生將永遠放棄寫詩。
燎黃恩重空垂泣,
燃燒的黃紙上的情誼沉重,空懸淚滴,
戴白身存敢自期。
戴著白發的身體依然存活,敢于自我期許。
足蹇僅能成拜起,
行走困難,只能跪拜起身,
籃輿歸路不勝悲。
回程的籃輿上充滿了悲傷。
這首詩詞通過對童年回憶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自己早年志向未遂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憂慮。他感嘆年少時的夢想和熱情已經消逝,余下的一生將無法再寫出優美的詩篇。詩中還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擔憂,他戴著白發的身體依然存活,但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憂慮。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行走困難,回歸家鄉的路上充滿了悲傷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未來的矛盾情感。它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描繪,引發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也展示了陸游獨特的藝術風格,使這首詩詞成為宋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駒隙頻經日月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én huáng
焚黃
tí hū lí zǎo yì ér shí, jū xì pín jīng rì yuè chí.
啼呼梨棗憶兒時,駒隙頻經日月馳。
zǎo suì yǐ xìng fēng mù tàn, yú shēng yǒng fèi liǎo é shī.
早歲已興風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
liáo huáng ēn zhòng kōng chuí qì, dài bái shēn cún gǎn zì qī.
燎黃恩重空垂泣,戴白身存敢自期。
zú jiǎn jǐn néng chéng bài qǐ, lán yú guī lù bù shèng bēi.
足蹇僅能成拜起,籃輿歸路不勝悲。
“駒隙頻經日月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