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時投隙自謂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時投隙自謂才”全詩
乘時投隙自謂才,茍得未必為汝福。
忍饑蓬蒿固亦難,要是少遠彈射辱。
老農輟耒為汝悲,豈信江湖有鴻鵠。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雀啄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雀啄粟》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坡頭上的車輛被擊敗后,一只雀鳥啄食著谷粒的情景。在桑樹下,烏鴉搶奪著食物。詩人以此為引子,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坡頭車敗雀啄粟,
桑下餉來烏攫肉。
乘時投隙自謂才,
茍得未必為汝福。
忍饑蓬蒿固亦難,
要是少遠彈射辱。
老農輟耒為汝悲,
豈信江湖有鴻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車輛被擊敗、雀鳥啄食谷粒和烏鴉搶奪食物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詩中的“坡頭車敗”暗喻了社會競爭中的失敗和挫折,而“雀啄粟”和“烏攫肉”則象征了弱者在競爭中被強者剝奪資源的現象。詩人通過這些形象描繪,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弱者處境的關注和憂慮。
詩中的“乘時投隙自謂才,茍得未必為汝福”表達了詩人對那些只顧自己利益的人的批判。他認為,僅僅憑借時機和機會,得到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
接著,詩人以“忍饑蓬蒿固亦難,要是少遠彈射辱”表達了對于弱者的困境的同情。他認為,即使是忍受饑餓和艱苦的生活,也不一定能夠避免被遠離的人所侮辱。
最后兩句“老農輟耒為汝悲,豈信江湖有鴻鵠”則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中真正有才華的人被邊緣化的痛心和不解。他認為,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往往被社會所忽視,而社會上所謂的“鴻鵠”卻并不真實存在。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弱者處境的關注。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對真正有才華的人被邊緣化的批判和憂慮。
“乘時投隙自謂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zhuó sù
雀啄粟
pō tóu chē bài què zhuó sù, sāng xià xiǎng lái wū jué ròu.
坡頭車敗雀啄粟,桑下餉來烏攫肉。
chéng shí tóu xì zì wèi cái, gǒu dé wèi bì wèi rǔ fú.
乘時投隙自謂才,茍得未必為汝福。
rěn jī péng hāo gù yì nán, yào shì shǎo yuǎn tán shè rǔ.
忍饑蓬蒿固亦難,要是少遠彈射辱。
lǎo nóng chuò lěi wèi rǔ bēi, qǐ xìn jiāng hú yǒu hóng hú.
老農輟耒為汝悲,豈信江湖有鴻鵠。
“乘時投隙自謂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