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鸕鶿去不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門外鸕鶿去不來”全詩
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三絕句》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楸樹馨香倚釣磯,
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里風吹盡,
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
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
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
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
客至從嗔不出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田園景象,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賞析:
第一句描述了楸樹倚靠在釣磯上,散發著馨香的氣息。這里楸樹的形象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寓意著自然界的美好。第二句描寫了被刀斬斷的新花蕊還未飛出去,表達了詩人對于生命短暫的感慨。第三句以醉里風吹盡的景象,暗示了詩人寧愿沉醉于美好的事物而不愿醒來面對現實中的困苦。第四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于現實中艱難險阻的忍受能力,以及對于美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第五句以門外的鸕鶿不來的景象,暗示了詩人孤寂的心境。第六句描述了在沙頭上忽然看到對方的眼神,形成了一種默契和理解。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對他人理解的渴望。
第七句表達了詩人對于人情世故的理解與領悟,自今已后知人意。第八句則強調了對于真誠友誼的珍視,一日之內要來往一百次,表達了對于友情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以春筍滿林生和柴門密掩斷人行的景象,描繪了生活的平淡和寂靜。最后兩句則以客人來訪時的態度反映了詩人對待友情的態度,客人到達時詩人并不出迎,表達了對于真誠友誼的追求和珍視。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為載體,抒發了詩人對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通過對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于生活場景的抒發,詩人表達了對于真誠友情和理解的渴望,以及對于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于現實的忍受能力。整體上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對于情感的真摯表達。
“門外鸕鶿去不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jué jù
三絕句
qiū shù xīn xiāng yǐ diào jī, zhǎn xīn huā ruǐ wèi yīng fēi.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bù rú zuì lǐ fēng chuī jǐn, kě rěn xǐng shí yǔ dǎ xī.
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mén wài lú cí qù bù lái, shā tóu hū jiàn yǎn xiāng cāi.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zì jīn yǐ hòu zhī rén yì, yī rì xū lái yī bǎi huí.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wú shù chūn sǔn mǎn lín shēng, zhài mén mì yǎn duàn rén xíng.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huì xū shàng fān kàn chéng zhú, kè zhì cóng chēn bù chū yíng.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門外鸕鶿去不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