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圃穿荒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村圃穿荒翳”全詩
柳疏蟬噪急,雨重鵲飛低。
小草臨池學,新詩滿竹題。
若令車馬到,何處有幽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村圃》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村圃》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村莊的花園,穿透著荒涼的景色,
秋天的容顏變得凄涼。
柳樹疏疏落落,蟬鳴聲急促,
雨水厚重,烏鴉低飛。
小草靠近池塘,學習生長,
新的詩篇充滿了竹子上的題字。
如果有車馬來到這里,
又能在哪里找到幽靜的居所呢?
詩意:
《村圃》描繪了一個村莊花園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追求寧靜的情感。詩中以荒涼的景色、凄涼的秋天和嘈雜的聲音來凸顯村莊的寂靜和幽靜之美。作者將小草臨池學習和新詩滿竹題作為自然景色的點綴,表達了對藝術和文學的向往和追求。最后的問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于幽居的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疏離感。
賞析:
《村圃》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村莊花園的景色,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詩以秋天為背景,以荒涼、凄涼的景色為基調,通過對柳樹、蟬鳴、雨水和烏鴉的描繪,呈現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孤寂感。
詩中的"小草臨池學"一句,表達了生命的力量和對成長的渴望。小草在池塘邊學習生長,暗示了作者對于個體的努力和追求,同時也暗含了對于藝術和文學的向往。
最后的兩句"若令車馬到,何處有幽棲?"則反映了作者對于寧靜和幽靜生活的向往。作者認為,如果現代的喧囂和繁忙侵入了這個村莊花園,那么在哪里還能找到幽靜的居所呢?這種對于寧靜生活的渴望與現實生活的疏離構成了詩詞的情感基調。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凄涼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藝術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村圃穿荒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ūn pǔ
村圃
cūn pǔ chuān huāng yì, qiū róng biàn cǎn qī.
村圃穿荒翳,秋容變慘凄。
liǔ shū chán zào jí, yǔ zhòng què fēi dī.
柳疏蟬噪急,雨重鵲飛低。
xiǎo cǎo lín chí xué, xīn shī mǎn zhú tí.
小草臨池學,新詩滿竹題。
ruò lìng chē mǎ dào, hé chǔ yǒu yōu qī?
若令車馬到,何處有幽棲?
“村圃穿荒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