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樓近小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層樓近小橋”全詩
青簾猶滴雨,綠浦恰通潮。
簾影晴方見,笙聲冷未調。
斜陽覓歸路,偏愛玉驄驕。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河橋晚歸》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橋晚歸》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曲巷連新市,層樓近小橋。
青簾猶滴雨,綠浦恰通潮。
簾影晴方見,笙聲冷未調。
斜陽覓歸路,偏愛玉驄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晚歸的場景。詩人在河橋附近的曲巷中行走,這里連著新市區,層樓林立,小橋就在附近。藍色的窗簾上還掛著雨水,綠色的浦水正好與潮水相通。在晴朗的天空下,窗簾的影子才能看得清楚,但是笙聲卻沒有被吹奏出來。夕陽斜照,詩人正在尋找回家的路,而他特別鐘情于一匹名叫玉驄的駿馬。
賞析:
《河橋晚歸》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夜晚場景。詩中使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寫,給人以深深的視覺感受。曲巷、層樓、小橋、青簾、綠浦等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了城市夜晚的景象。通過窗簾上的雨水和綠浦與潮水相通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夜晚的濕潤和清涼。
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將簾影和笙聲對立起來。簾影是靜態的,只有在晴天才能清晰可見,而笙聲是動態的,卻沒有被奏響。這種對比給人一種靜謐和寂寥的感覺,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迷惘。
詩的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在斜陽下尋找回家的路,而他偏愛的是一匹名叫玉驄的駿馬。這種對駿馬的喜愛和鐘情,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玉驄驕是詩人思考和表達個性的象征,也是他對自我追求和堅持的一種宣示。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比手法,展現了夜晚的特殊氛圍和詩人內心的情感。同時,詩中所蘊含的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也使得這首詩具有普遍的人生意義,引發人們對于生活和自我追求的思考。
“層樓近小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qiáo wǎn guī
河橋晚歸
qū xiàng lián xīn shì, céng lóu jìn xiǎo qiáo.
曲巷連新市,層樓近小橋。
qīng lián yóu dī yǔ, lǜ pǔ qià tōng cháo.
青簾猶滴雨,綠浦恰通潮。
lián yǐng qíng fāng jiàn, shēng shēng lěng wèi diào.
簾影晴方見,笙聲冷未調。
xié yáng mì guī lù, piān ài yù cōng jiāo.
斜陽覓歸路,偏愛玉驄驕。
“層樓近小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