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辭萬里長為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辭萬里長為客”全詩
籬邊老卻陶潛菊,江上徒逢袁紹杯。
雪嶺獨看西日落,劍門猶阻北人來。
不辭萬里長為客,懷抱何時得好開。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秋盡》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盡》
秋天已經結束,我東行了卻還未回來,
我的茅齋留在偏僻的地方。
籬邊的古樹已經開放了陶淵明的菊花,
在江邊,我只遇到了袁紹送來的酒杯。
我獨自站在雪山上看著西邊的太陽落下,
劍門關卻還是阻擋著北方的人前來。
我不顧千里跋山涉水,長久地做客他鄉,
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親人的懷抱。
譯文:
秋天結束了,我東行了卻卻未歸還,
茅屋寄在偏僻的少城附近。
籬邊的古樹變老陶淵明的菊花還開放,
在江邊,只遇到了袁紹送來的酒杯。
獨自站在雪山上看著太陽向西邊落下,
劍門仍然阻擋著北方的人來此。
不辭辛苦千里做客他方,
何時才能回到親人的懷抱。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詩人在秋天結束各種事物凋零的時候,卻沒有回到家鄉。他記錄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同時也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詩中通過描寫景物和他與袁紹的酒杯相遇,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念家鄉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通過選擇秋天作為詩歌的背景,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心情與大自然的變化融為一體。在詩中,詩人用陶淵明的菊花和袁紹的酒杯來點綴自己的行旅,使整首詩更加豐富和有趣。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內心感受,傳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回歸的愿望。整首詩既有思鄉之情的抒發,又有對旅途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給人一種深深的思緒和回味。
“不辭萬里長為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jǐn
秋盡
qiū jǐn dōng xíng qiě wèi huí, máo zhāi jì zài shǎo chéng wēi.
秋盡東行且未回,茅齋寄在少城隈。
lí biān lǎo què táo qián jú,
籬邊老卻陶潛菊,
jiāng shàng tú féng yuán shào bēi.
江上徒逢袁紹杯。
xuě lǐng dú kàn xī rì luò, jiàn mén yóu zǔ běi rén lái.
雪嶺獨看西日落,劍門猶阻北人來。
bù cí wàn lǐ cháng wèi kè, huái bào hé shí dé hǎo kāi.
不辭萬里長為客,懷抱何時得好開。
“不辭萬里長為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