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白未及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發白未及童”全詩
溪山環草舍,霜露侵布褐。
文章雖自力,亦已強弩末。
寧將垂老耳,更受世事聒?匡廬入我夢,行已寄瓶缽。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老境》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境》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發白未及童,
齒搖未及脫,
正如一席飲,
燒燭將見跋。
溪山環草舍,
霜露侵布褐。
文章雖自力,
亦已強弩末。
寧將垂老耳,
更受世事聒?
匡廬入我夢,
行已寄瓶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老年之境為主題,表達了作者陸游對自己身體衰老、精力衰退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發白未及童,齒搖未及脫”描繪了作者的頭發開始變白,牙齒開始松動,暗示著年老的跡象。接著,詩中出現了“一席飲”和“燒燭將見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短暫和時光流逝的感慨。一席飲指的是一次的飲酒宴會,而“燒燭將見跋”則暗示著生命的短暫,就像燒蠟燭一樣,時間一點點流逝,老年將不可避免地到來。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居住的環境,溪山環繞著他的茅草屋,秋霜和露水侵蝕著他的布匹,這些描寫傳達了歲月的無情和生活的樸素。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堅持自己的文字創作,盡管他已經年老,但他的文章仍然堅韌自強,就像是一支已經拉到極限的強弩。
最后兩句“寧將垂老耳,更受世事聒?匡廬入我夢,行已寄瓶缽。”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紛擾的厭倦和對于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他不愿再去聽聞世間的喧囂和紛爭,而希望自己能夠遁入夢境中,寄托自己的行囊,追求內心的寧靜。
整首詩通過對老年境遇的描繪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展示了陸游對于時光流逝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他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于歲月不可逆轉的無奈,同時也表現出對內心寧靜和追求的向往。這首詩詞既有對老年生活的真實描繪,又有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發白未及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jìng
老境
fā bái wèi jí tóng, chǐ yáo wèi jí tuō, zhèng rú yī xí yǐn, shāo zhú jiāng jiàn bá.
發白未及童,齒搖未及脫,正如一席飲,燒燭將見跋。
xī shān huán cǎo shè, shuāng lù qīn bù hè.
溪山環草舍,霜露侵布褐。
wén zhāng suī zì lì, yì yǐ qiáng nǔ mò.
文章雖自力,亦已強弩末。
níng jiāng chuí lǎo ěr, gèng shòu shì shì guā? kuāng lú rù wǒ mèng, xíng yǐ jì píng bō.
寧將垂老耳,更受世事聒?匡廬入我夢,行已寄瓶缽。
“發白未及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