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奉一行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來不奉一行書”全詩
固知貧病人須棄,能使韋郎跡也疏。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
井底之蛙,蟻穴之穿。安穩地居于幕府里,卻從不奉上一封書信。雖然知道貧病之人應該放棄,卻也讓韋郎的蹤跡變得稀疏。
這首詩詞是杜甫寫給他的好友韋郎的一首詩。韋郎是杜甫的舊識,曾經是官員,但后來因為貧病而辭官。杜甫為了表示對韋郎的思念和關注,寫了這首詩詞。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上所示。詩詞通過對韋郎的生活狀況的描述,表達了杜甫對韋郎的關心之情。詩中提到,韋郎現在在梓州的幕府里過著安穩的生活,但他卻從來不給杜甫寫信。杜甫為韋郎的安康擔憂,希望他能夠交流一下消息,讓他知道韋郎過得如何。
詩詞中隱含著一種對友情的思念和渴望。杜甫在詩中以“井底之蛙”和“蟻穴之穿”來形容韋郎,意味著他只能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不愿意與杜甫保持聯系。杜甫希望通過這首詩詞,能夠喚起韋郎的注意和思念,并且表達出自己對韋郎的關懷與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杜甫對韋郎的思念和關注,情感真摯而深切。寫友情之情,境遇之感,以及對韋郎的期待和祝愿。這首詩詞在杜甫的作品中算是一首較短的詩詞,但表達出的情感和情緒卻是深入人心的。通過描述韋郎的現狀,詩詞凸顯了友情的珍貴和重要性,同時也展現了杜甫對友誼的執著和不舍。
“從來不奉一行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u jiǎn zǐ zhōu mù fǔ, jiān jiǎn wéi shí láng guān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
mù xià láng guān ān wěn wú, cóng lái bù fèng yī xíng shū.
幕下郎官安穩無,從來不奉一行書。
gù zhī pín bìng rén xū qì, néng shǐ wéi láng jī yě shū.
固知貧病人須棄,能使韋郎跡也疏。
“從來不奉一行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