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已亂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安已亂兵”全詩
沾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風江漢清。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分類: 詠物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送李卿曄(曄,淮安忠公琇之子,時以罪貶嶺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李卿曄
王子思歸日,
長安已亂兵。
沾衣問行在,
走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
春風江漢清。
晉山雖自棄,
魏闕尚含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李卿曄的送別詩。李卿曄是杜甫的朋友,他因犯罪而被貶到嶺南地區。詩中,杜甫描繪了李卿曄回家的情景。他在長安的時候,王子思念著他的歸來,但長安卻已經亂成一團。李卿曄行至長安時,沾衣問周圍的人行在何處;他騎著快馬向前直奔承明門。詩中暗示了李卿曄經歷了千辛萬苦,最終仍然能夠回到長安。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晚景和春風。杜甫寫到巴蜀的景色蕭條,春風吹拂著江漢,給人以清新的感覺。詩中提到晉山和魏闕,意味著李卿曄回到魏晉時的名山古都,雖然晉山已經被人們遺棄,但魏闕仍然充滿了歷史的情懷。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李卿曄的送別之情,同時也展現了社會動蕩和人生的艱辛。詩中景物的描繪使得整首詩給人以悲涼之感,同時也透露出一份希望和對過去的敬仰之情。
“長安已亂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qīng yè yè, huái ān zhōng gōng xiù zhī zǐ, shí yǐ zuì biǎn lǐng nán
送李卿曄(曄,淮安忠公琇之子,時以罪貶嶺南)
wáng zǐ sī guī rì, cháng ān yǐ luàn bīng.
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
zhān yī wèn xíng zài, zǒu mǎ xiàng chéng míng.
沾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
mù jǐng bā shǔ pì, chūn fēng jiāng hàn qīng.
暮景巴蜀僻,春風江漢清。
jìn shān suī zì qì, wèi quē shàng hán qíng.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長安已亂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