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父幸能通有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鄰父幸能通有無”全詩
故人誰復訪生死,鄰父幸能通有無。
云子翻匙新稻飯,天吳坼繡舊衣襦。
時平得掩松根骨,也勝王孫泣路隅。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自夏秋匱甚慨然有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自夏秋匱甚慨然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萬卷縱橫眼欲枯,
老猶閉戶誦唐虞。
故人誰復訪生死,
鄰父幸能通有無。
云子翻匙新稻飯,
天吳坼繡舊衣襦。
時平得掩松根骨,
也勝王孫泣路隅。
中文譯文:
千萬卷書堆疊,讀得眼睛都要枯竭,
年老之時仍然閉戶誦讀唐虞的事跡。
故友們誰還能再次來訪,一起探討生死之謎,
鄰居父親幸運地能夠通曉有無的道理。
云霧飄轉間,煮熟了新鮮的稻米飯,
太陽穿透了舊衣襦上的補丁。
時光平靜安詳,將掩埋著松樹根部的骨骼,
這種寧靜勝過王孫們在路邊哭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陸游在宋代寫的,表達了他對人生和時光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周圍環境的觀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陸游首先描述了自己沉迷于書海,閱讀了許多的書籍,以至于眼睛都要疲憊枯竭。他在年老之時仍然獨自閉門諦思,默默地誦讀著古代的歷史和文化,特別是唐虞時期的事跡。這表明了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敬仰,也體現了他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
接下來,陸游表達了對故友們的思念和對生死問題的思考。他感嘆故友們誰還能再次來訪,一起探討生死之謎。這里的生死不僅僅指人的生死,更深層次地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
詩的后半部分,陸游將目光轉向身邊的人和事。他提到鄰居的父親幸運地能夠通曉有無的道理,這表明他對普通人的智慧和平凡生活的贊美。他以一種平淡而真切的方式描繪了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如云霧飄轉下的新稻飯、太陽透過舊衣襦上的補丁等,這些細節中透露出對簡樸生活的珍視和對時光的流轉的感嘆。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寧靜平和時光的向往。他說時光平靜安詳,將掩埋著松樹根部的骨骼,這種平靜勝過王孫們在路邊哭泣。這里的松樹根部象征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而王孫們的哭泣則象征著世俗的名利和執念。陸游通過對比,表達了對寧靜和淡泊生活的向往,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比追逐權勢和財富更有價值。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陸游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傳統文化和簡樸生活的珍視。他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景象,表達了對平和寧靜的向往,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比追逐名利更有價值。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對傳統文化的承襲。
“鄰父幸能通有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xià qiū kuì shén kǎi rán yǒu gǎn
自夏秋匱甚慨然有感
wàn juǎn zòng héng yǎn yù kū, lǎo yóu bì hù sòng táng yú.
萬卷縱橫眼欲枯,老猶閉戶誦唐虞。
gù rén shuí fù fǎng shēng sǐ, lín fù xìng néng tōng yǒu wú.
故人誰復訪生死,鄰父幸能通有無。
yún zǐ fān shi xīn dào fàn, tiān wú chè xiù jiù yī rú.
云子翻匙新稻飯,天吳坼繡舊衣襦。
shí píng dé yǎn sōng gēn gǔ, yě shèng wáng sūn qì lù yú.
時平得掩松根骨,也勝王孫泣路隅。
“鄰父幸能通有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