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四萬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臺四萬丈”全詩
一枝古藤如黑龍,天遣飄然寄閑放。
莫怪公卿不我知,我自不知渠是誰;史書弄筆後來事,繡鞍寶帶聊兒嬉。
旗亭爛醉官道臥,醒後無人數吾過。
世間恩怨一時空,且免它年送臨賀。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醉臥道邊覺而有賦》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醉臥道邊覺而有賦》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華山高五千仞,天臺懸崖四萬丈。
一根古藤像黑龍,由天派遣飄然漂游。
不要怪公卿不認識我,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史書只能講述過去的事情,鞍帶繡花只是兒童的嬉戲。
我爛醉在官道的旗亭上,醒來后無人數我經過。
世間的恩怨只是片刻的虛空,讓我們免去將來的送臨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對世事的淡漠態度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詩人以太華山和天臺懸崖的巨大高度形容自然的壯麗與宏偉,并以一根古藤比喻自己的身世和命運,展示了他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心境。詩中表達了對權貴和世俗利益的疏離,詩人寧愿醉臥在官道上,也不愿沉浸在權謀之中。他不在乎被公卿所知曉,也不追求榮華富貴。他對歷史的評述持懷疑態度,認為史書只是對過去事情的講述,而無法真實反映人性和命運的真相。最后,他呼吁珍惜當下,不被世間的恩怨所困擾,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寧靜。
賞析:
《醉臥道邊覺而有賦》展現了陸游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詩中的太華山和天臺懸崖都是壯麗的自然景觀,通過對它們的描述,詩人將自己與浩渺壯麗的自然相聯系,表達了對自由、超脫塵世的向往。古藤如黑龍,天遣飄然寄閑放,詩人將自己比作一根古藤,飄然漂游,象征著他對命運的隨遇而安和對繁瑣世事的超脫態度。他不愿被權貴所知曉,也不關心世俗的榮辱得失,寧愿醉臥在官道上,追求真實的自我和內心的寧靜。詩中的“史書弄筆後來事,繡鞍寶帶聊兒嬉”表達了對歷史的懷疑和對權謀的嗤笑,詩人認為歷史只是對過去事情的片面陳述,而真正的生活應該是自由自在、真實和純粹的。最后兩句“世間恩怨一時空,且免它年送臨賀”,表達了對世俗恩怨的淡漠態度,詩人呼吁珍惜當下,不被外界的紛擾所擾亂內心的寧靜。整首詩以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寧靜和真實的追求,展現了陸游獨立、超然的人生態度。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思考人生哲理和超越物欲的啟示。
“天臺四萬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ì wò dào biān jué ér yǒu fù
醉臥道邊覺而有賦
tài huá wǔ qiān rèn, tiān tāi sì wàn zhàng.
太華五千仞,天臺四萬丈。
yī zhī gǔ téng rú hēi lóng, tiān qiǎn piāo rán jì xián fàng.
一枝古藤如黑龍,天遣飄然寄閑放。
mò guài gōng qīng bù wǒ zhī, wǒ zì bù zhī qú shì shuí shǐ shū nòng bǐ hòu lái shì, xiù ān bǎo dài liáo ér xī.
莫怪公卿不我知,我自不知渠是誰;史書弄筆後來事,繡鞍寶帶聊兒嬉。
qí tíng làn zuì guān dào wò, xǐng hòu wú rén shù wú guò.
旗亭爛醉官道臥,醒後無人數吾過。
shì jiān ēn yuàn yī shí kōng, qiě miǎn tā nián sòng lín hè.
世間恩怨一時空,且免它年送臨賀。
“天臺四萬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