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俗從渠越視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俗從渠越視秦”全詩
故情有此膠投漆,薄俗從渠越視秦。
長劍拄頤那復夢,短衣掩脛未全貧。
有詩亦欲頻持寄,腸斷西江六六鱗。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得林正父察院書問訊甚勤以長句寄謝》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得林正父察院書問訊甚勤以長句寄謝》是宋代陸游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折柳湖南別尚新,
書來已見柳搖春。
故情有此膠投漆,
薄俗從渠越視秦。
長劍拄頤那復夢,
短衣掩脛未全貧。
有詩亦欲頻持寄,
腸斷西江六六鱗。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與林正父分別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詩人離開湖南時,柳樹還是嫩綠的,但是接到林正父的來信后,已經看到了柳樹搖曳的春天景象。詩中表達了對舊友的思念之情,并借此來表達對林正父的感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抒發離別之情為主線,通過描寫柳樹的變化來表達作者與林正父的分別之痛。首兩句寫出了離別時柳樹尚未抽芽,但通過來信已經看到柳樹搖曳的春天景象,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遙遠。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林正父的感激之情,稱呼對方為“膠漆”以表達深厚的情誼。再接著的兩句則表達了對陋俗的不屑,認為從林正父那里看到的湖南俗世與自己的江南風情不同。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詩人內心的痛楚和貧困的境遇,長劍拄頤表示長久的沉思,短衣掩脛則表達了貧困的生活狀況。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頻繁地寫詩寄給林正父,以此來抒發內心的憂傷,同時也抒發了對故鄉西江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友誼的珍視,同時通過對景物和自身狀況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思考。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陸游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離鄉思念之情。
“薄俗從渠越視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é lín zhèng fù chá yuàn shū wèn xùn shén qín yǐ cháng jù jì xiè
得林正父察院書問訊甚勤以長句寄謝
zhé liǔ hú nán bié shàng xīn, shū lái yǐ jiàn liǔ yáo chūn.
折柳湖南別尚新,書來已見柳搖春。
gù qíng yǒu cǐ jiāo tóu qī, báo sú cóng qú yuè shì qín.
故情有此膠投漆,薄俗從渠越視秦。
cháng jiàn zhǔ yí nà fù mèng, duǎn yī yǎn jìng wèi quán pín.
長劍拄頤那復夢,短衣掩脛未全貧。
yǒu shī yì yù pín chí jì, cháng duàn xī jiāng liù liù lín.
有詩亦欲頻持寄,腸斷西江六六鱗。
“薄俗從渠越視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