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雙歸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湖海雙歸棹”全詩
幽居天鏡北,別墅石帆東。
云岫翩孤鶴,煙汀渺斷鴻。
一從生白發,幾見落丹楓?獨立中庭月,欹眠滿院蛩。
藜羹晨糝白,葑火夜爐紅。
物外緣雖薄,塵中念已空。
放魚從長者,累塔伴群童。
野寺觀冬懺,業祠禱歲豐。
行歌與坐睡,處處現神通。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秋夕排悶十韻》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夕排悶十韻》是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在秋天的夜晚中思考人生、感嘆時光流轉的心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海雙歸棹,蓬蒿一病翁。
幽居天鏡北,別墅石帆東。
云岫翩孤鶴,煙汀渺斷鴻。
一從生白發,幾見落丹楓?
獨立中庭月,欹眠滿院蛩。
藜羹晨糝白,葑火夜爐紅。
物外緣雖薄,塵中念已空。
放魚從長者,累塔伴群童。
野寺觀冬懺,業祠禱歲豐。
行歌與坐睡,處處現神通。
詩意: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夜晚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慨之情。詩人通過自然景觀和個人經歷,抒發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變遷的思考,以及對人生價值和虛無的思索。
賞析:
詩的開篇,詩人以湖海歸程和自身的病痛來映射人生的歸宿和衰老之感。他的居所在北方,北方的秋天更顯荒涼和寂寞。詩人以云岫中翩翩起舞的孤鶴和煙波中渺小的斷鴻,凸顯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以自己生白發和落紅葉的經歷,寄托了對光陰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嘆。他在庭院中獨立,仰望著天空中的明月,躺在院子里,聆聽著滿院子的蛩鳴。這些景象與他內心的孤獨和思索相呼應。
接著,詩人以藜羹晨食和葑火夜爐來描繪自己的生活瑣碎,暗示了塵世中的忙碌和浮躁。盡管物質生活的紛擾與內心的尋求相對比,但他意識到這些外在的追求并不能填補內心的空虛。
最后兩句,詩人以放魚和累塔伴群童,以及野寺觀冬懺和業祠禱歲豐,表達了對自然和信仰的敬畏和歸屬感。他相信只有在行歌與坐睡之間,才能體驗到生命的真諦和神奇。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為背景,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并表達了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深切思考。
“湖海雙歸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ī pái mèn shí yùn
秋夕排悶十韻
hú hǎi shuāng guī zhào, péng hāo yī bìng wēng.
湖海雙歸棹,蓬蒿一病翁。
yōu jū tiān jìng běi, bié shù shí fān dōng.
幽居天鏡北,別墅石帆東。
yún xiù piān gū hè, yān tīng miǎo duàn hóng.
云岫翩孤鶴,煙汀渺斷鴻。
yī cóng shēng bái fà, jǐ jiàn luò dān fēng? dú lì zhōng tíng yuè, yī mián mǎn yuàn qióng.
一從生白發,幾見落丹楓?獨立中庭月,欹眠滿院蛩。
lí gēng chén sǎn bái, fēng huǒ yè lú hóng.
藜羹晨糝白,葑火夜爐紅。
wù wài yuán suī báo, chén zhōng niàn yǐ kōng.
物外緣雖薄,塵中念已空。
fàng yú cóng zhǎng zhě, lèi tǎ bàn qún tóng.
放魚從長者,累塔伴群童。
yě sì guàn dōng chàn, yè cí dǎo suì fēng.
野寺觀冬懺,業祠禱歲豐。
xíng gē yǔ zuò shuì, chǔ chù xiàn shén tōng.
行歌與坐睡,處處現神通。
“湖海雙歸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九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