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柱彩繩喧笑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柱彩繩喧笑樂”全詩
鶯穿驛樹惺惚語,馬過溪橋蹀躞行。
畫柱彩繩喧笑樂,艷妝麗服角鮮明。
誰知此日金牛道,非復當時鐵馬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金牛道中遇寒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牛道中遇寒食》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乍換春衫一倍輕,
況逢寒食十分晴。
鶯穿驛樹惺惚語,
馬過溪橋蹀躞行。
畫柱彩繩喧笑樂,
艷妝麗服角鮮明。
誰知此日金牛道,
非復當時鐵馬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陸游在金牛道上遇到寒食節的景象。詩人感嘆換上春裝后的輕盈感,特別是在這個晴朗的寒食節遇到。他聽到村樹上的黃鶯唧唧喳喳地唱著歌,看到馬匹跨過溪水的蹀躞行走。畫柱上掛滿了彩繩,人們喧鬧歡笑,穿著艷麗的服飾,妝容鮮明。然而,誰能知道,金牛道上的景象已經不再是當初鐵馬馳騁的英勇場景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陸游在寒食節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乍換春衫一倍輕”表達了詩人換上春裝后的輕盈感覺,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的愉悅和輕松。接著,詩人描述了寒食節的明媚天氣,以及鳥語花香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歡愉的氣氛。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描繪畫柱上的彩繩、人們的歡笑和艷麗的服飾,展現了人們在寒食節時的熱鬧氣氛和盛裝打扮。然而,最后兩句“誰知此日金牛道,非復當時鐵馬聲”,以一種婉轉的方式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嘆。金牛道曾經是馳騁鐵馬的場所,但現在已經不再有當初的英勇景象,暗示了歲月的更迭和人事的變遷。
整首詩詞以寒食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往事的思考與感慨,以及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懷念之情。
“畫柱彩繩喧笑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niú dào zhōng yù hán shí
金牛道中遇寒食
zhà huàn chūn shān yī bèi qīng, kuàng féng hán shí shí fēn qíng.
乍換春衫一倍輕,況逢寒食十分晴。
yīng chuān yì shù xīng hū yǔ, mǎ guò xī qiáo dié xiè xíng.
鶯穿驛樹惺惚語,馬過溪橋蹀躞行。
huà zhù cǎi shéng xuān xiào lè, yàn zhuāng lì fú jiǎo xiān míng.
畫柱彩繩喧笑樂,艷妝麗服角鮮明。
shéi zhī cǐ rì jīn niú dào, fēi fù dāng shí tiě mǎ shēng.
誰知此日金牛道,非復當時鐵馬聲。
“畫柱彩繩喧笑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