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質豈自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弱質豈自負”全詩
細聲聞玉帳,疏翠近珠簾。
未見紫煙集,虛蒙清露沾。
何當一百丈,欹蓋擁高檐。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嚴鄭公階下新松(得沾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嚴鄭公階下新松(得沾字)》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主題是對新栽種的松樹的贊美,通過描述松樹的形象、聲音和美妙的觸感,表達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詩中寫道,弱小的松樹怎能自我夸耀,它只是在遷移根基時才能瞻仰到高大的階梯。小心地傾聽,可以聽到它細微的聲音,在玉帳的帷幔間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它稀疏的翠綠。盡管它還沒有見到紫色的霧氣圍繞,但它已經被清晨的露水輕輕沾濕。將來,它會何時能長成百丈高?它會向一棟棟高聳的房檐靠攏?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弱小的松樹豈能自夸,
只在根移之時凝視階梯。
細心地傾聽到微聲,
盡在玉帳帷幔間觀察到稀疏的翠綠。
雖未見到紫色的霧氣環繞,
卻已被清晨的露水輕輕沾濕。
何時能長成百丈高?
會像高聳的房檐一樣傾斜和擁抱?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贊美。通過描繪松樹的形象、聲音和觸感,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美好的自然景觀之中。在細膩的描繪中,人與大自然的聯系融為一體,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命的熱愛。
詩中的松樹象征著生命的力量和堅韌,它在微弱的存在中展現出不屈的生命力和對美的追求。作為讀者,我們也應該像松樹一樣,珍視自己的生命,努力追求美好的事物,即使在弱小的時候也要堅持不懈,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同時,也要學會靜心傾聽,用心去觀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力量。
“弱質豈自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zhèng gōng jiē xià xīn sōng dé zhān zì
嚴鄭公階下新松(得沾字)
ruò zhì qǐ zì fù, yí gēn fāng ěr zhān.
弱質豈自負,移根方爾瞻。
xì shēng wén yù zhàng, shū cuì jìn zhū lián.
細聲聞玉帳,疏翠近珠簾。
wèi jiàn zǐ yān jí, xū méng qīng lù zhān.
未見紫煙集,虛蒙清露沾。
hé dāng yī bǎi zhàng, yī gài yōng gāo yán.
何當一百丈,欹蓋擁高檐。
“弱質豈自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