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惟蛙黽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惟蛙黽豪”全詩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
豈惟蛙黽豪,頗覺蜂蝶狂。
悵然懷故山,舍東百本桑。
迨此積雨余,枝葉沃以光。
父老適相遇,藉草揮一觴。
一觴頹然醉,笑語相扶將。
賦詩示兒子,此樂未易忘。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雨晴至園中》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晴至園中》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過天晴到了園中,
夏季經歷了幾個月的雨水,園子的小路早已被荒草掩蓋。
今天偶然來到這里,
蒿艾長得像人一樣高聳。
不僅有青蛙和蚱蜢在嘹亮地叫著,
蜜蜂和蝴蝶也顯得異常狂躁。
心中感慨地思念著故鄉的山川,
離開故鄉已經百年了。
就在這時,積雨之后的余墨,
滋潤了枝葉,使它們閃耀光彩。
年老的父親和老朋友恰好相遇,
借著草地,我們舉杯暢飲。
喝了一杯酒之后,我們陶醉了,
笑語相伴著扶著彼此。
我寫下了這首詩,給我的兒子看,
這樣的歡樂是難以忘懷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雨后的園子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山川的思念之情以及與父輩和朋友們相聚的歡樂時光。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現了他對家鄉的眷戀和對人情世故的深刻體悟,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難以忘懷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雨后園中的景象,通過描繪蒿艾高聳、蛙黽豪放、蜂蝶狂躁等自然景物,烘托出園中的生機勃勃和歡樂氣氛。詩人通過對故鄉山川的思念,以及與父老和朋友們相聚的場景描寫,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眷戀和對美好時光的難以忘懷之情。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如雨后的園子、蒿艾如人、蛙黽的叫聲、蜂蝶的飛舞等,使得詩情更加豐富生動。詩人用"悵然懷故山"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用"父老適相遇,藉草揮一觴"表現了與親人和朋友相聚的喜悅與歡樂,用"笑語相扶將"表達了彼此之間的親近和友情。整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情友情的真摯情感,給人以溫暖、舒適的感覺。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真摯的情感和自然的意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雨后園中的場景,給人以愉悅和共鳴。它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對親情友情的珍視以及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它在簡短的篇幅中,傳遞了深邃的情感和生活的哲理,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詩人對家園和人情的熱愛與關懷。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切入點,通過描寫園中的植物、動物和雨后的景象,傳遞出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感悟。同時,詩人以園中的情景為背景,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家人、朋友的情誼之情。通過與父老相聚的場景,詩人傳遞了家庭和友情的溫暖與珍貴,讓讀者感受到親情和友情的力量。
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直接而真摯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給人以親切的感覺。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如月雨、蒿艾、蛙黽、蜂蝶等,通過細膩的描繪,使情感更加具體而生動。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事物為線索,將讀者帶入詩人的內心世界,引發共鳴和思考。
總之,這首《雨晴至園中》以簡練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和自然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親情和友情的深深眷戀和珍視。它通過描繪雨后園中的景象和與父老相聚的場景,讓讀者感受到生活中的溫暖、美好和深刻的意義。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陸游文學創作中的精彩之作。
“豈惟蛙黽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qíng zhì yuán zhōng
雨晴至園中
rù xià jīng yuè yǔ, yuán lù jiǔ yǐ huāng.
入夏經月雨,園路久已荒。
jīn zhāo ǒu yí dào, hāo ài rú rén zhǎng.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
qǐ wéi wā miǎn háo, pō jué fēng dié kuáng.
豈惟蛙黽豪,頗覺蜂蝶狂。
chàng rán huái gù shān, shě dōng bǎi běn sāng.
悵然懷故山,舍東百本桑。
dài cǐ jī yǔ yú, zhī yè wò yǐ guāng.
迨此積雨余,枝葉沃以光。
fù lǎo shì xiāng yù, jí cǎo huī yī shāng.
父老適相遇,藉草揮一觴。
yī shāng tuí rán zuì, xiào yǔ xiāng fú jiāng.
一觴頹然醉,笑語相扶將。
fù shī shì ér zi, cǐ lè wèi yì wàng.
賦詩示兒子,此樂未易忘。
“豈惟蛙黽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