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使忽傳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蜀使忽傳亡”全詩
虛歷金華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檻折,哭友白云長。
獨步詩名在,只令故舊傷。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聞高常侍亡(忠州作)》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高常侍亡(忠州作)》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詩詞。譯為“聞說高常侍去世(忠州作)”。
這首詩描述了杜甫聽到高常侍去世的消息后的感嘆和悲傷。詩中杜甫以自己不再任官歸朝未見高常侍,卻突然聽說他去世,表達了自己對友人離世的惋惜之情。
第一、第二句描寫了杜甫歸朝未見高常侍的情況,杜甫以漂泊不定的身份,不曾與高常侍相見面,令人感嘆。第三、第四句以蜀地的郵報之快,傳來了高常侍去世的消息,杜甫以虛歷金華省稱念遠離的高常侍。第五、第六句是杜甫對已逝友人的悼念,折桂之禮相贈,哭友高常侍。最后兩句表明杜甫的詩名還在,但只是給故舊帶來傷感和悲傷。
這首詩通過描寫自己未能與友人相見的遺憾和友人去世后的悲傷,表達了杜甫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杜甫對自己的處境的無奈和對官場的失望。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內心的悲傷和思念之情,通過對友人的悼念,抒發了對人世的反思和對現實的失落感。
“蜀使忽傳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gāo cháng shì wáng zhōng zhōu zuò
聞高常侍亡(忠州作)
guī cháo bù xiāng jiàn, shǔ shǐ hū chuán wáng.
歸朝不相見,蜀使忽傳亡。
xū lì jīn huá shěng, hé shū dì xià láng.
虛歷金華省,何殊地下郎。
zhì jūn dān kǎn zhé, kū yǒu bái yún zhǎng.
致君丹檻折,哭友白云長。
dú bù shī míng zài, zhǐ lìng gù jiù shāng.
獨步詩名在,只令故舊傷。
“蜀使忽傳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