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何曾不對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飯何曾不對山”全詩
兼旬敢恨常為客,一飯何曾不對山。
銅鏡無情欺白發,霜風有力散酡顏。
今宵要看浮橋月,盡放征騑晚入關。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入臨川境馬上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臨川境馬上作》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臨川境馬上行進時的心情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投老縻身薄領間,卻因馬上得偷閑。
兼旬敢恨常為客,一飯何曾不對山。
銅鏡無情欺白發,霜風有力散酡顏。
今宵要看浮橋月,盡放征騑晚入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在馬上行進的情景為背景,表達了他對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中提到了作者身處薄領間,意味著他的地位低微,生活艱辛。然而,正是因為在馬上行進,他得以暫時抽離現實的繁忙,獲得片刻的閑暇。
接著,作者表達了對長期作客的不滿和怨恨。他抱怨自己常年奔波在外,無法安定居住,無法享受家庭的溫暖和團聚。
然后,詩中提到了銅鏡和白發,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年老的無情。作者感嘆歲月的無情,白發的增多,但他仍然懷有豪情壯志。
最后,詩中提到了浮橋月和征騑,表達了作者對歸家的渴望和期待。他期待著夜晚能夠欣賞到浮橋上的明月,同時也期待著盡快結束征途,晚些時候回到家鄉。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在馬上行進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和歸家的渴望。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陸游對生活和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感悟。
“一飯何曾不對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lín chuān jìng mǎ shàng zuò
入臨川境馬上作
tóu lǎo mí shēn báo lǐng jiān, què yīn mǎ shàng dé tōu xián.
投老縻身薄領間,卻因馬上得偷閑。
jiān xún gǎn hèn cháng wèi kè, yī fàn hé zēng bú duì shān.
兼旬敢恨常為客,一飯何曾不對山。
tóng jìng wú qíng qī bái fà, shuāng fēng yǒu lì sàn tuó yán.
銅鏡無情欺白發,霜風有力散酡顏。
jīn xiāo yào kàn fú qiáo yuè, jǐn fàng zhēng fēi wǎn rù guān.
今宵要看浮橋月,盡放征騑晚入關。
“一飯何曾不對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