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妃堂上色殊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妃堂上色殊眾”全詩
楚妃堂上色殊眾,海鶴階前鳴向人。
萬事糾紛猶絕粒,一官羈絆實藏身。
開州入夏知涼冷,不似云安毒熱新。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寄常征君》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常征君》
白水青山空復春,
征君晚節傍風塵。
楚妃堂上色殊眾,
海鶴階前鳴向人。
萬事糾紛猶絕粒,
一官羈絆實藏身。
開州入夏知涼冷,
不似云安毒熱新。
中文譯文:
山水依然青翠如春,
常征的君主,晚年身在塵埃中。
楚妃堂上的妝飾各異,
海鶴階前鳴叫向人。
萬事糾結猶如細沙,
一個官職的束縛讓人隱藏自己。
到了夏季,開州知道涼爽,
不像云安那樣有毒的酷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給常征君的一封信,表達了他對友人困惑的生活和政治境況的關心和思考。
詩的開頭,杜甫筆下的白水青山脫去了冬季的凄涼,又恢復了春天的生機,這里不僅指自然景色的復蘇,也可視為社會和政治的回暖。
接下來,杜甫著重描寫了征君的晚年,他身處風塵之中,可能是指征戰邊疆的君主,可能是指身世飄零的邊塞將領。征君晚節的形容,表達了杜甫對征君晚年命運的疑慮和擔憂。
第三和第四聯,杜甫描繪了楚妃堂上華麗的服飾和海鶴階前鳴叫的情景,形象地展現了朝廷官場權力斗爭的虛華和嘈雜。這也加深了杜甫對征君身世的思考和擔心。
接下來,杜甫寫到了自己的感受和遭遇。他形容自己的生活糾結猶如細沙,暗示了自己在世俗和政治紛爭中的困惑和無奈。一官羈絆是指杜甫當時的官職限制了他個人的行動和發展。
最后兩聯,杜甫寫到了開州和云安的夏季氣候。杜甫用開州涼爽與云安毒熱形象地比較了不同地區的氣候,也意味著不同地區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差異。
整首詩雖以寄常征君為名,實際上更多地關注了自身感受和對時局的思考。杜甫寫出了當時社會和政治環境的不安和不公,也抒發了自身的困惑與苦悶。這首詩飽含著杜甫關懷社會、關注時局的情感,深情而真切。
“楚妃堂上色殊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cháng zhēng jūn
寄常征君
bái shuǐ qīng shān kōng fù chūn, zhēng jūn wǎn jié bàng fēng chén.
白水青山空復春,征君晚節傍風塵。
chǔ fēi táng shàng sè shū zhòng,
楚妃堂上色殊眾,
hǎi hè jiē qián míng xiàng rén.
海鶴階前鳴向人。
wàn shì jiū fēn yóu jué lì, yī guān jī bàn shí cáng shēn.
萬事糾紛猶絕粒,一官羈絆實藏身。
kāi zhōu rù xià zhī liáng lěng, bù shì yún ān dú rè xīn.
開州入夏知涼冷,不似云安毒熱新。
“楚妃堂上色殊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