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紵縫短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紵縫短褐”全詩
惟有烈士心,白刃不能奪。
相逢一笑粲,滯思得披豁。
揮袂去若飛,跂望已天末。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贈持缽道人》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持缽道人》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道人的形象和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青鐵作小冠,
白紵縫短褐,
右扶九節杖,
左執七綴缽,
何嘗有定止,
到處可生活。
惟有烈士心,
白刃不能奪。
相逢一笑粲,
滯思得披豁。
揮袂去若飛,
跂望已天末。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描繪了一個持缽道人的形象,他身穿青鐵制成的小冠,穿著白色的短褐衣,右手扶著九節杖,左手持著七綴缽。他沒有固定的居所,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然而,他內心卻有著烈士的心志,即使面對白刃,也不能奪走他的勇氣和信念。當他與人相遇時,只需一笑,就能展現出他內心的光彩,解開思緒的困擾,得到心靈的寬慰。他揮動袖袍,就像飛翔一般,展望著遠方,仿佛已經到達天邊。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道人的形象和心境,表達了陸游對自由自在、堅定信念和追求理想的向往。道人的形象象征著追求內心自由和精神追求的人,他們不受世俗的束縛,堅守自己的信念,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自由生活。詩中的烈士心象征著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對困難和危險,也能堅守信念。詩人通過描繪道人的形象,表達了對這種精神境界的贊美和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道人的形象和心境,通過對自由、信念和追求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高尚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贊美。這首詩詞給人以勇氣和力量,鼓舞人們追求內心的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勇氣。
“白紵縫短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chí bō dào rén
贈持缽道人
qīng tiě zuò xiǎo guān, bái zhù fèng duǎn hè, yòu fú jiǔ jié zhàng, zuǒ zhí qī zhuì bō, hé cháng yǒu dìng zhǐ, dào chù kě shēng huó.
青鐵作小冠,白紵縫短褐,右扶九節杖,左執七綴缽,何嘗有定止,到處可生活。
wéi yǒu liè shì xīn, bái rèn bù néng duó.
惟有烈士心,白刃不能奪。
xiāng féng yī xiào càn, zhì sī dé pī huō.
相逢一笑粲,滯思得披豁。
huī mèi qù ruò fēi, qì wàng yǐ tiān mò.
揮袂去若飛,跂望已天末。
“白紵縫短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