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黑云如壞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來黑云如壞山”全詩
炎官護前不少歛,樹頭敢望秋風起。
天公老手亦豈難,雨來黑云如壞山;瓦溝淙淙萬銀竹,變化只在須臾間。
老夫挑燈北窗下,山童夜歸泥過踝。
草根促織有底忙?縑衣未贖還慨慷。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七月十七日的大雨,表達了作者對炎熱天氣的不滿和對秋風的期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吳中七月熱未已,渴烏呀呀井無水。
炎官護前不少歛,樹頭敢望秋風起。
天公老手亦豈難,雨來黑云如壞山;
瓦溝淙淙萬銀竹,變化只在須臾間。
老夫挑燈北窗下,山童夜歸泥過踝。
草根促織有底忙?縑衣未贖還慨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七月十七日的大雨為背景,通過描寫炎熱的天氣和渴望雨水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夏季的不滿和對秋天的期待。詩中的“渴烏呀呀井無水”形象地描繪了干旱的景象,而“樹頭敢望秋風起”則表達了作者對涼爽秋風的渴望。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雨水的到來,以及雨水帶來的變化。作者用“天公老手亦豈難”來形容天公降雨的輕而易舉,而“雨來黑云如壞山”則描繪了黑云密布的景象。瓦溝淙淙萬銀竹的描寫,使人感受到雨水的聲音和變化的瞬息萬變。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在雨中的生活場景。作者挑燈坐在北窗下,觀察著夜歸的山童,感受著雨水帶來的泥土。最后一句“草根促織有底忙?縑衣未贖還慨慷。”則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忙碌和對未完成事務的慨嘆。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夏季的炎熱和對秋天的期待,通過對雨水的描寫展現了變化的瞬息萬變。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未完成事務的思考,給人以深思的余韻。
“雨來黑云如壞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yuè shí qī rì dà yǔ jí liáng
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
wú zhōng qī yuè rè wèi yǐ, kě wū yā yā jǐng wú shuǐ.
吳中七月熱未已,渴烏呀呀井無水。
yán guān hù qián bù shǎo hān, shù tóu gǎn wàng qiū fēng qǐ.
炎官護前不少歛,樹頭敢望秋風起。
tiān gōng lǎo shǒu yì qǐ nán, yǔ lái hēi yún rú huài shān wǎ gōu cóng cóng wàn yín zhú, biàn huà zhī zài xū yú jiān.
天公老手亦豈難,雨來黑云如壞山;瓦溝淙淙萬銀竹,變化只在須臾間。
lǎo fū tiǎo dēng běi chuāng xià, shān tóng yè guī ní guò huái.
老夫挑燈北窗下,山童夜歸泥過踝。
cǎo gēn cù zhī yǒu dǐ máng? jiān yī wèi shú hái kǎi kāng.
草根促織有底忙?縑衣未贖還慨慷。
“雨來黑云如壞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