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官道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應官道傍”全詩
兼葭隨水遠,曠野無立樹。
掛席上真陽,好山忽無數。
好山如隱士,避世不自露。
不應官道傍,乃有見山處。
借識衛叔玠,未睹樂彥輔。
石峰難再得,舟過更回顧。
分類:
作者簡介(楊萬里)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楊萬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從靈洲來,只見芳草渡。
葭隨水遠去,曠野無立樹。
掛席上真陽,好山忽無數。
好山如隱士,避世不自露。
不應官道旁,卻有見山處。
借識衛叔玠,未見樂彥輔。
石峰難再得,舟過更回顧。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陳公徑經過摩舍那灘石峰下的情景。詩人從靈洲來到這里,只見到茂盛的芳草和水流。遠處的葭草隨著水流遠去,曠野上沒有一棵樹。在席子上掛著真陽,好山突然變得無數。這些美麗的山峰就像隱士一樣,避世而不自我顯露。雖然不在官道旁邊,但卻有機會看到這些山峰。詩人借鑒了衛叔玠的經歷,但還沒有見到樂彥輔。石峰難以再次得到,只能在船上經過時回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詩人的心境。詩人通過描繪芳草、水流和山峰,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美麗。山峰被比喻為隱士,表達了詩人對避世生活的向往和贊美。詩人通過借鑒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自己對山峰的向往和追求。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石峰難以再次得到的遺憾和回憶。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展示了楊萬里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不應官道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fā chén gōng jìng guò mó shě nà tān shí fēng xià shí shǒu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wǒ cóng líng zhōu lái, wéi jiàn fāng cǎo dù.
我從靈洲來,惟見芳草渡。
jiān jiā suí shuǐ yuǎn, kuàng yě wú lì shù.
兼葭隨水遠,曠野無立樹。
guà xí shàng zhēn yáng, hǎo shān hū wú shù.
掛席上真陽,好山忽無數。
hǎo shān rú yǐn shì, bì shì bù zì lù.
好山如隱士,避世不自露。
bù yīng guān dào bàng, nǎi yǒu jiàn shān chù.
不應官道傍,乃有見山處。
jiè shí wèi shū jiè, wèi dǔ lè yàn fǔ.
借識衛叔玠,未睹樂彥輔。
shí fēng nán zài dé, zhōu guò gèng huí gù.
石峰難再得,舟過更回顧。
“不應官道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