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鳴秋淚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猿鳴秋淚缺”全詩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耳聾》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耳聾》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描寫了詩人深受歲月摧殘,感慨萬千的心情。
生年鹖冠子,
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
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
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
呼兒問朔風。
譯文:
出生時是羽冠的少年,
現在已是皺紋的老人。
眼睛何時變得昏暗,
耳朵卻從前月份開始失聰。
秋天猿猴的哀鳴讓我淚如斷線,
雀鳥的喧囂只帶來無盡的憂愁。
枯黃的葉子驚動山林的樹木,
我喚兒子問朔風的消息。
這首詩中,杜甫以自己老去的身體狀況為引子,表達了他對光陰流逝、自身老化的感慨和無奈。他通過描述自己的眼睛變暗和耳朵失聰,突出了自己感受歲月無情摧殘的無奈之情。
然后,他通過描繪秋天中猿猴的哀鳴和雀鳥的喧囂,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困惑。最后,他喚兒子問朔風的消息,希望通過他所了解到的冷風的信息來了解世界的變化。
整篇詩中,杜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個體的老去,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無奈和遺憾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增加了對人類內心的共鳴和情感的共通性,使全詩更加深情而富有感染力。
“猿鳴秋淚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ěr lóng
耳聾
shēng nián hé guàn zi, tàn shì lù pí wēng.
生年鹖冠子,嘆世鹿皮翁。
yǎn fù jǐ shí àn, ěr cóng qián yuè lóng.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yuán míng qiū lèi quē, què zào wǎn chóu kōng.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huáng luò jīng shān shù, hū ér wèn shuò fēng.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猿鳴秋淚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