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看浮峽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驟看浮峽過”全詩
驟看浮峽過,密作渡江來。
牛馬行無色,蛟龍斗不開。
干戈盛陰氣,未必自陽臺。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雨》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
始賀天休雨,
還嗟地出雷。
驟看浮峽過,
密作渡江來。
牛馬行無色,
蛟龍斗不開。
干戈盛陰氣,
未必自陽臺。
中文譯文:
開始慶祝天空停止下雨,
卻嘆息地面傳來雷聲。
突然看到浮峽上的水流,
密密麻麻地涌過河岸。
牛馬行走看不見蹤跡,
蛟龍無法展開爭斗。
戰爭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并不一定是從陽臺上來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雨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戰爭的思考。
詩的開頭,作者慶祝天空停止下雨,但地面卻傳來雷聲,暗示著天地之間的力量交替和變化不定。接著,作者描述了雨水迅速流過浮峽,密密麻麻地涌過河岸,展現了雨水的強大和洶涌。牛馬行走看不見蹤跡,蛟龍無法展開爭斗,揭示了雨水的浩大和無形。最后,作者提到戰爭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但并不一定是從陽臺上來的,暗示了戰爭的原因和來自何方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雨后的景象和對自然力量和戰爭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戰爭的思考,傳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人類行為的反思。
“驟看浮峽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雨
shǐ hè tiān xiū yǔ, hái jiē dì chū léi.
始賀天休雨,還嗟地出雷。
zhòu kàn fú xiá guò, mì zuò dù jiāng lái.
驟看浮峽過,密作渡江來。
niú mǎ xíng wú sè, jiāo lóng dòu bù kāi.
牛馬行無色,蛟龍斗不開。
gān gē shèng yīn qì, wèi bì zì yáng tái.
干戈盛陰氣,未必自陽臺。
“驟看浮峽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