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世已驚東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中世已驚東晉”全詩
賴有莼風堪斫膾,便無花月亦飛觴。
山中世已驚東晉,席上人多賦晚唐。
何處魚羹不可飯,蚤拚泉石入膏肓。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山中》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山中,船影在滄洲上蕩漾,荻花清涼。啊,江水長長地流淌著。幸好有莼風,可以切成膾肉,即使沒有花和月亮,也能享受美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景象和感受。船影在滄洲上蕩漾,荻花清涼,江水長流,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作者通過描述山中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享受。他認為即使沒有花和月亮,也能通過品嘗美食和美酒來感受生活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情感。作者通過運用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山中的寧靜和美麗。他以船影、荻花和江水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的滿足。詩中的莼風、花月和飛觴等意象,增添了詩詞的浪漫和詩意的深度。
此外,詩中還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學的回憶。作者提到了東晉和晚唐,暗示了山中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他還提到了魚羹和泉石,展示了山中的美食和自然景觀。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歷史和生活的熱愛和贊美。
“山中世已驚東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山中
cāng zhōu zhào yǐng dí huā liáng, ǎi nǎi yī shēng jiāng shuǐ zhǎng.
滄洲棹影荻花涼,欸乃一聲江水長。
lài yǒu chún fēng kān zhuó kuài, biàn wú huā yuè yì fēi shāng.
賴有莼風堪斫膾,便無花月亦飛觴。
shān zhōng shì yǐ jīng dōng jìn, xí shàng rén duō fù wǎn táng.
山中世已驚東晉,席上人多賦晚唐。
hé chǔ yú gēng bù kě fàn, zǎo pàn quán shí rù gāo huāng.
何處魚羹不可飯,蚤拚泉石入膏肓。
“山中世已驚東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