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讀中興第二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暗讀中興第二碑”全詩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只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讀中興第二碑。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至溫州》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溫州》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風霜鬢已絲,
飄零回首壯心悲。
羅浮山下雪來未,
揚子江心月照誰。
只謂虎頭非貴相,
不圖羝乳有歸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
暗讀中興第二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文天祥在流亡途中來到溫州的情景。他的頭發已經被萬里風霜吹得有些白絲,他回首看著過去的壯志,心中充滿了悲傷。羅浮山下還未下雪,揚子江心中的明月照耀著誰?詩人認為,雖然他的頭上沒有王者的冠冕,但他并不追求虛名,只希望能夠回到家鄉。他乘潮而至中川寺,暗自默讀著中興第二碑。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文天祥在流亡途中的心情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風霜和白發,以及壯志和悲傷的回首,展現了詩人歷經風雨的堅韌和不屈的精神。詩人通過描繪羅浮山下的雪和揚子江中的明月,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雖然詩人并沒有追求權勢和虛名,但他對家鄉的歸期卻充滿了期待。最后,詩人乘潮而至中川寺,默讀中興第二碑,展現了他對國家興盛的渴望和對中興事業的堅定信念。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家國的深情厚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暗讀中興第二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wēn zhōu
至溫州
wàn lǐ fēng shuāng bìn yǐ sī, piāo líng huí shǒu zhuàng xīn bēi.
萬里風霜鬢已絲,飄零回首壯心悲。
luó fú shān xià xuě lái wèi, yáng zǐ jiāng xīn yuè zhào shuí.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zhǐ wèi hǔ tóu fēi guì xiāng, bù tú dī rǔ yǒu guī qī.
只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
chéng cháo yí dào zhōng chuān sì, àn dú zhōng xīng dì èr bēi.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讀中興第二碑。
“暗讀中興第二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